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今年演三部电影明星达32人 明星劳模赶工捞钱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1月26日02:44

大S陆毅这样价格合理,又有质量保证的明星很受欢迎


  新京报11月26日报道 这两年,国内电影产业迅猛发展,以前经纪公司还会以“周迅(环保官网)(在线看影视作品)年”“李冰冰年”作为噱头,宣传艺人一年的工作业绩及价值。而到了2010年,这样的口号没有了说服力,经本报统计,这一年中出演了三部以上电影的就有32位明星,出演四部以上的超过11人,而葛优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贺岁档三部大片均由他主演。

  虽然这样的规模,比不上当年香港的“郑九组”(郑裕玲一天拍九组戏)与“张一打”(张曼玉一年拍摄12部影片),但也让国内电影明星迎来最好的时代。但是谁操纵了这种现象的泛滥,本报记者通过对制作人、经纪人、投资方等业内人士的采访,探究电影明星成“劳模”背后的产业现状。

  决策方

  各院线 大牌就是票房的保证

  《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今年贺岁档三部重磅大片碰巧选择了同一位男主角葛优。更巧的是,三部电影将在12月4日到22日三周内依次上映,三个“葛优”分别以抚养“赵氏孤儿”长大的程婴、《让子弹飞》中的民国骗子大佬和《非诚勿扰2》里的秦奋和观众见面。

  在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副总、影视策划人杨劲松看来,“三个葛优”现象首先说明葛优有市场价值。当然,这个市场价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09年之前,葛优在冯小刚电影之外并不很卖座,比如《卡拉是条狗》《蝴蝶的微笑》《窒息》。但去年的《气喘吁吁》改变了这种状况,该片虽然口碑不佳,但4500万的票房与葛优分不开,加上其客串的《桃花运》《命运呼叫转移》也能卖到3000万,葛优的市场价值完全显现出来,如此高的回报率,才能让他成为贺岁档最大的明星。杨劲松说:“葛优和冯小刚通过贺岁喜剧互相成就,前者已成为电影院线的明星,只要他演的电影,院线一定支持,票房大卖可能性很大。如果说有票房号召力,国内除了他,暂时找不出第二个。”《西风烈》制片人关雅荻也认为,贺岁档三部电影从投资来看,都属于国产大片,票房回收的巨大压力让制片方只能靠葛优这样有号召力的明星。

  杨劲松觉得,如果细究起来,贺岁档三部电影的角色不一定都适合葛优,但投资方为了票房回收的保证不会考虑太多,这背后所折射的就是国内电影明星太少,类型明星更少。“在香港,周润发、任达华两人气质是不一样的,四大天王也是个个不同,相对比国内电影演员风格比较单一,葛优是比较少有个性凸显的明星。”

  制作方 二线演员“价廉又物美”

  回看2010年的华语电影,出演三部电影的明星超过32位,四部以上的超过11位,这些忙碌的明星中,一线明星由于知名度高、演技好,一年电影剧本邀约就十几部,参演三部算是很正常的工作状态。

  关雅荻认为,32位明星基本上涵盖华语电影圈主要电影明星,由于电影明星断代普遍存在于两岸三地,这种现象出现就不可避免。“如今三十岁左右的男演员,能担当男一号的非常少,整个华语圈,最近就出了一个阮经天。如果拍一部2000万以上的电影,你能选择的男主角,年轻一点的古天乐、吴彦祖、黄晓明、陈坤;资深一点的刘德华、王学圻等,像葛优、甄子丹、梁朝伟、周润发这样的更是被抢得厉害。”

  按照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有将近五百部电影产量,大量中型投资增加,让陆毅(在线看影视作品)、姚晨、霍思燕、余文乐这样的原属电影“二线”的演员变得抢手起来,一方面他们的片酬不是很高,但表演水准有保证。从事电影发行工作的韩瞻宇透露,中小成本的电影,由于找不到一线明星加盟,只能对其他电影明星进行有效的组合,比如有点名气可以吸引媒体宣传的、老百姓觉得是熟脸的,这其中喜剧片类型、动作片类型演员格外抢手,因为这两种题材是近年来华语片中拍得最多的,于是乎会打的樊少皇,擅长演喜剧的刘桦等人忙得不可开交。

  投资人 大牌亦赔钱谁敢找新人

  一线二线明星忙碌是因为电影投资激增,让他们的选择变多。这背后也折射出新人演员缺乏机会的现状,韩瞻宇认为,导致这个现状的原因是投资人,包括制作人、导演,都趋于保守,也不敢轻易冒险用新人,“一味责怪投资人不敢用新人也比较局限,国内电影回收环境太单薄,80%以上的回收要靠电影票房,盗版又厉害,片方不愿意冒险。”

  关雅荻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年10月共有27部国产中低成本电影上映,其中26部可能是赔钱的,“用有点名气的演员还赔,谁敢用新演员?这是投资人和制作人员的苦衷,当然这个情况必须要改变,只能一步步来。”

  关雅荻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赵薇、陈坤等人是校友,而赵薇等人正是通过一系列电视剧走红转到电影行业来,帮导演挑选演员的他,这些年都很难找到从电视剧方面挖掘的新演员:“这两年除了张艺谋、周星驰外,着力挖掘新人的导演并不多。”而就在影视圈新人缺乏的同时,电影、电视演员片酬上涨却成了现象,杨劲松觉得这是个供需矛盾,类型明星偏少,让他们有可能跨戏,但长此以往年轻演员更加难出头。

  利与弊

  明星很重要但别迷信他

  杨劲松认为,“三个葛优”长期出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演员,他们得到电影表演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但关雅荻所担心的是,如此现象长期下去有两个弊端:其一,电影明星片酬会越来越高,“电视剧演员片酬再高,也能请到大牌,因为电视剧和电影盈利模式不同,电视剧的出售都是电视台买单,是B2B模式(即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用整个播出平台的资源来消化成本还是可以的。但电影是B2C(即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要靠一张张电影票来回报。没有新演员,大家只能抢三十多个有限的明星,这是个恶性循环。制片方不应总把宝押在他们身上,而是要把重心放到作品上。明星很重要,但不要迷信他。”

  一线大牌型

  一线明星永远是市场的抢手货,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演技和知名度,媒体关注度也高,大部分的电影项目都会在这十几个一线明星中转圈,这些明星每年推掉的剧本大大超过他们出演的电影。

  类型缺乏型

  樊少皇今年一共出演了六部电影,除《越光宝盒》是群戏外,其余五部都是扮演会武功的角色。某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喜剧片和功夫片依旧是华语片卖座的两大王牌,因此像樊少皇这样年富力强且有武功底子的演员很容易找到工作,当然香港演员本身就适应能力强,一年演六部戏对于经常跨戏的他们并不算是太难的事。喜剧类型片里,刘桦也是个典型案例。

  勤奋努力型

  二线演员和经纪人都知道电影是提高身价的工具,演得好不但有电影来找,还能吸引更多广告商家,不少演惯电视剧的演员遇到好的时机,都希望在大银幕上尝试,变得相当勤奋。当然也有人想进行不一样的尝试,同样属于二线明星的廖凡今年只有两部电影上映,他的经纪团队负责人王京宇称,确实每个月都有好几部中小制作成本找廖凡,但他们还是想参与有保证的电影。

  传统忙碌型

  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演员,都有过一年拍五部戏以上的经历,因此来自香港的演员类型演出技巧纯熟,工作敬业程度高,而且适应能力强,加上近年来香港电影制作人员北上频率高,附带的工作机会相当多。

  物美价廉型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二三线明星中,电影产量特别大的,基本能分几类,一种是物美价廉型,比如今年有四部电影上映的大S(在线看影视作品)(徐熙媛),她在接拍《保持通话》时片酬才50万人民币,这两年虽然片酬有所上涨但对于投资方还能承受,知情人告诉记者:“除了片酬合理,关键是大S拍戏认真,宣传配合度也高,投资方和导演当然喜欢这样的演员。”不过大S在经过和汪小菲的闪电婚姻后,人气提高不少片酬有否上涨不得而知。杨劲松认为,物美价廉型的演员不少是想通过演电影锻炼自己,毕竟电影面向的消费群体相对年轻,而且影响力也比电视剧要大。“在国内演四部电影也就十集电视剧的量,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些演员一年能演三部电视剧,比四五部电影赚的钱都多。其实电影并不比电视剧赚钱,但演员需要的是演技的提高和知名度的提升,这种锻炼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孙宾)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新京报

269粉丝

关注

ALLEN33

1853粉丝

关注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