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素来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作为“裘派”创始人,裘盛戎无疑是金少山、郝寿辰、侯喜瑞之后影响最大的京剧净角,现在的铜锤花脸也大多宗裘派。今年正值京剧大师裘盛戎诞辰95周年,10月30日晚,“裘韵流芳——裘派经典唱段名家大型京剧演唱会”将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届时,除裘盛戎的女儿裘芸和孙辈裘继戎将披挂上阵外,梅家和谭家也均有后人助阵参演,演出不仅将描绘梨园世家间深厚的情谊,也显示出裘家后人对于裘派艺术的坚守。
■梨园世家间的交往是一种亲情的维系
裘芸说,“每一次父亲的纪念日,谭、梅、张、叶等世家均有后人参演,体现了几家的深厚情谊。解放前,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都有自己的剧团,上世纪50年代成立北京京剧院时,父亲付出了很多,多方奔走动员马、谭、张合团。几位大家私下交往很深,他们在一起聊的大都是与戏有关的话题。四人虽都是北京京剧院的头牌,但同台演出时从不计较自己排在什么位置出场。记得‘文革’时,四人全都受到迫害,境遇各不相同,但却相互惦念。马先生临终前还不忘问‘傻子(裘盛戎的绰号)还好吧?’所以我们后辈之间也不是那种吃喝玩乐的朋友关系,而是一种亲情的维系。每一次我们后代之间的合作演出甚至都能找到老一辈人的感觉,这不仅仅是艺术的传承,也是一种亲情的传承。”在裘芸的记忆中,父亲是个谦逊而真诚的人,“他不仅用自己的好茶好烟招待前来学戏的人,还与掏粪工人成为了朋友,主动帮他们搬粪桶。”
■裘芸40岁半路出家只因姓裘
40岁才开始学习裘派的裘芸是不折不扣的半路出家,家中唯一继承父亲衣钵的兄弟裘少戎的过世,让她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女花脸本身就有生理上的弱势,再加上其身形瘦小,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就为争这一口气,裘芸苦练一年终于找到了发声的位置,那段时间她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坐上油锅后她便去听录音,家里竟然着了火。找到了声腔上的技巧后,裘芸凭借小时候的记忆,再配合听录音来研习父亲的艺术,她坦言自己天生的条件并不优越,“但我与父亲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相比,他们是在模仿,而我有父亲的基因。”票友出身的她逐渐得到了戏迷的认可,不过每一次演出,裘芸几乎都是清唱,但完整的裘派艺术是唱念做打全面的技艺,于是她又开始尝试彩唱。“我曾经穿着厚底靴练习跑圆场,但身段确实需要童子功,而且我是高度近视,摘了眼镜几乎看不见,尝试了不到半年就放弃了。”如今,裘芸每一次登台都会打扮得特别女人,让这样的装扮与净行洪亮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反差。
■裘继戎不是裘家的叛逆者
不过,裘家的希望其实不仅仅在裘芸一人身上,她的侄子、也就是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其实学习的就是爷爷的花脸行当。但前几年,外界的种种报道甚至把裘继戎塑造成了裘家的叛逆者,80后的他似乎更钟情流行文化。裘芸说:“球球儿(裘继戎的昵称)没见过爷爷,甚至对爸爸也不了解,父亲裘少戎的早逝让他在不到10岁就饱受了生活的艰辛,他的成长道路很曲折。但是作为裘家的独苗,家人对他的期望值很高,你既然姓裘,就要唱戏。他自己也非常想唱戏,并不像人们传说中的那样,他很想把爷爷的艺术传承下去。不过这个孩子很简单,他不是特别能适应戏班的环境,所以难免会碰壁,球球儿常说:‘我想学戏,但是没人教;我想演出,但是没有机会。’我们之间的话题常常是围绕这些,我会跟他说,作为裘门后人,不管客观条件怎样都要坚定信念,人家很多人没有家族的光环依然能站在舞台上。当然家里也不是给他压力,只要他努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