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崔永元历经8年、耗资1.3亿制做的3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全国巡映已经启动,昨日,西安站的巡映活动在雁塔新天地的一家影院举行,《读库》主编张立宪,纪录片总导演曾海若,制片人胡小鹿与西安200多名观众、历史爱好者进行了交流。
现场眼泪为老兵而流
在现场,播放了32集纪录片中的三集《八百孤军》、《永远的微笑》和《松山之战》。纪录片每集三十分钟,各围绕一个主题。片中采取亲历者讲述搭配录像、图片等历史资料以及版画演绎的形式呈现。
现场的观众,很多都是《读库》的读者,组织这次活动的都是义工。张立宪说:“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组织活动,靠各种亲戚朋友的关系,借场地、做宣传,所以我们这是号称史上最省钱的全国巡映。”
一个半小时的播映中,包括记者在内的不少读者有时候会乐一下,更多时候会偷偷抹眼泪。《八百孤军》里,当年孤军抵抗日本人的老兵已经90岁高龄,他在当时牺牲战友的铜像前失声痛哭;片中一位老人说起做情报工作的女同志做了绝育手术,夫妻两个为了防止影响工作,一辈子没有孩子;还有异常惨烈的松山之战……看到这些,一位读者感慨,什么叫血泪史,这就是。
很多读者特别关注片中的老兵状况,想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制片人胡小鹿就说,其实有些采访对象已经过世,而更多的人需要大家的帮助,她希望有能力的人去关注老兵们的生活。
感慨这样的片子越看越抑郁
现场的一位观众说,看这样的片子,觉得很抑郁,崔永元得抑郁症了,我们会不会看了也抑郁。张立宪说:“崔永元已经不抑郁了。因为他正在做一些很实在的事情。你们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总导演曾海若也说:“这样的片子并不是让观众每天看,而是让想看的人能够看到,并在某个需要的时候能想起来。”
为什么崔永元没有来?张立宪说:“他病了,所以没有来。但即使他来,我们也从不提前做什么宣传,不管什么人来都没有片子本身重要。”《读库》这次利用自己的读者群展开这次巡映,还印制了很多小册子,应该花了不少钱,对此,张立宪说,花钱不重要,“就希望做片子的人和想看这个片子的人能够彼此寻找到。在这件事情上,西安这边的义工付出了那么多努力,200多位观众,一个个电话打过去,没有任何回报,钱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
现状 全国80家地方台将播出
制片人胡小鹿说,这部纪录片下月15号将在全国80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这个消息对崔永元纪录片团队来说是一个鼓舞,《我的抗战》第二部也已经在进行中,有望明年播出。
而在这之前,崔永元团队因为没钱,员工发不了工资,电视台也不愿意播出。胡小鹿说,其实这个情况很正常。崔永元就这件事回应说,工资不是不发,而是推迟。
胡小鹿也对大家关心的是不是因为上电视难才选择巡映的问题回答说,因为想让80家电视台同期播放纪录片,所以时间协调上有耽搁,而他们又太想让这部片子早点为大家所知,因此选择了在网络上先播以及在全国14座城市巡映的方式。
思考需要纪录片的理由
1978年出生的导演曾海若很年轻,片子里,不论是剪辑方式还是素材选取都颇具特色,但他也道出一个困境:可用画面太少。
曾海若说:“当我们期望展现当时的画面、照片时,发现大部分能用的都是国外的资料,而接受采访的战争的亲历者们自己留下的资料很少,有的老兵,整个抗战年代连一张照片都没有,因为他们不是战争的决策者,而只是承受者。”张立宪说:“在战争时期的美国兵中有一个兵种被翻译为信号兵,他们不打仗,就是跟着部队拍摄,所以他们有很多这样的资料,比如太平洋战争时期,他们的纪录片跟电影一样。”所以,他们做了纪录片才知道现在迫切需要记录下老兵的声音。制片人胡小鹿很感慨地说:“我们不得不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在跟时间赛跑,但很多老兵都去世了,现在付出再多的成本,再多的金钱,也没有一个生命的成本高。”
张立宪讲了一个小玩笑:“在上海巡映时,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但崔永元到场第一句话说:‘感谢大家冒雨前来’,如果很多年以后,查资料人看到这句话,肯定会认为那一天是一个雨天,但幸好有现场200多位观众,他们的声音证明那是一个晴天。正像导演说的,口述历史,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更是想让更多的声音能够发出。”本报记者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