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上海沪剧院曹禺作品系列演出十月亮相首都

《日出》程臻饰陈白露、朱俭饰方达生(沈刚/摄)
2/27

《日出》程臻饰陈白露、朱俭饰方达生(沈刚/摄)

2010年09月25日14:54 来源:搜狐娱乐

  搜狐娱乐讯 今年适逢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百年诞辰,上海沪剧院将以根据曹禺作品改编的《雷雨》、《日出》和《瑞珏》三台大戏于十月下旬亮相首都长安大戏院。上海沪剧院曾多次赴京演出,反映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罗汉钱》、《白毛女》、《母亲》、《星星之火》、《鸡毛飞上天》、《姊妹俩》和《明月照母心》等优秀现代戏曾受到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热烈好评。距上一次晋京二十年后,上海沪剧院再次应邀携三台大戏到首都参加纪念曹禺百年诞辰的演出活动,将全面展示进入上海中心城区一个世纪的沪剧艺术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和长期来以戏曲形式大量演绎曹禺作品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

  沪剧舞台绵延不绝的亮丽风景线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沪剧是第一个把曹禺作品搬上戏曲舞台的剧种。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雷雨》最初发表于1934年,仅仅过了四年,1938年以沪剧前辈艺人施春轩为首的施家剧团就以幕表形式在大中华剧场改编上演了这一剧目,开了戏曲表演团体改编演出曹禺话剧作品的先河。之后文滨剧团等沪剧团体相继改编演出了《雷雨》,《原野》和《家》也先后出现在沪剧舞台上。

  解放后沪剧改编曹禺的作品更加多姿多彩。1954年爱华沪剧团又演出于国泰剧场。同年5月上海人民沪剧团由宗华改编,蓝流导演,丁是娥等领衔演出于新光剧场,后又巡回演出于武汉、长沙、南昌及福州、厦门各地。至今人们仍深深怀念1959年沪剧界《雷雨》的大型演出活动,这台集中了六家沪剧团九大明星、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的大会串,轰动一时,成为沪剧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丰碑。1982年上海沪剧院又成功推出了根据曹禺同名剧作改编的沪剧《日出》。曹禺先生亲自来沪观看,热情称赞说,这是他第一次看戏曲改编自己的作品,认为沪剧的改编以戏曲特有的表现形式揭示了剧本的内涵和精神,艺术处理有不少创新,整体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这个剧目任何一台优秀的话剧演出相比都毫不逊色。

  1987年上海沪剧院三团为参加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在长江剧场上演《雷雨》;1989年上海沪剧院又将《雷雨》一剧作为赴港演出剧目隆重上演于香港新光大戏院。1990年冬上海沪剧院举行“六代同堂”会串,在大舞台再度演出《雷雨》,后又演出于上海商城剧场。

    2003年上海沪剧院《家》的演出是沪剧改编曹禺作品的又一次突破,沪剧第一次登上刚落成不久的沪上全新艺术殿堂上海大剧院,以群星璀璨的强大阵容和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连演连满六场,观众如潮,一票难求。2007年在《家》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瑞珏》,创造了沪剧对曹禺作品改编的新的历史。

  沪剧改编曹禺剧作历史久,数量多,影响广,在全国戏曲剧种中可谓独领风骚,已成为沪剧舞台的一条绵延七十多年、亮丽夺目的风景线。

  沪剧人心中永远的曹禺情结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沪剧与曹禺的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沪剧人怀着深深的敬意纪念曹禺百年诞辰,心中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曹禺情结。

  改编曹禺剧作对沪剧形成善于表现现代生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故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在她的艺术经验谈中,曾经把话剧称作沪剧的奶娘,认为是话剧用现实主义的乳汁哺育沪剧发展。作为中国话剧创作最优秀部分曹禺作品的大量改编演出对沪剧舞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沪剧的演出剧目,也使沪剧编导从中汲取了营养,学习如何反映现代都市生活,如何通过家庭的细胞解剖透视当代社会的大千世界,如何塑造具有复杂性格、复杂心态、复杂情感的现代人形象。这在沪剧的很多优秀现代戏中都能看到曹禺剧作的影子。

  曹禺剧作的改编提升了沪剧的文化品位,赢得了更多的观众。一些知识阶层人士冲着曹禺作品走进了沪剧剧场,很多普通观众又是从沪剧演出中开始了解曹禺作品,接受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沪剧观众特别爱看改编成沪剧的曹禺名剧,正因为有观众,有市场,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沪剧团体演过曹禺的戏。曹禺五大名剧中,被沪剧搬上舞台的就有《雷雨》、《日出》、《原野》和《家》四个。光是一个《雷雨》,沪剧就有多种的不同演出版本,它们的演出风格迥异,百花齐放,都受到观众喜爱。

  曹禺剧作的改编演出,还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沪剧演员。1959版《雷雨》演员的表演各呈异彩,丁是娥显示了把握复杂角色的非凡功力,她运用抑扬手法揭示人物心灵的亮点,赢得了“活繁漪”的美称。解洪元、王盘声、杨飞飞、石筱英、小筱月珍、邵滨孙、赵云鸣和袁滨忠在这个戏中创造的舞台形象,也使人久久难忘。新时期以来,马莉莉在《日出》中塑造的陈白露形象受到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对这一人物语言、动作和生活细节的准确把握。这次茅善玉则以她特有的悟性和灵气,成功地演绎了曹禺作品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在《雷雨》中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崭新的繁漪形象,在《瑞珏》中把一个中国传统女性善良惇厚的美好心灵展现给观众。对这两个角色,茅善玉有精辟的理解,独到的感悟。她的表演如行云流水,自然沉稳,流畅大气,丝毫没有生硬做作的感觉。通过曹禺作品的演出,不少沪剧新人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知名度。沪剧优秀青年演员程臻在《日出》中扮演陈白露雍容华贵,仪态大方,以一种鲜活浓烈的美吸引着观众,受到各方面的称赞。

    以不同风格演绎曹禺作品的沪剧三台大戏

  上海沪剧院对这次赴京参加纪念曹禺百年诞辰的演出活动十分重视,特邀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导、著名导演艺术家曹其敬执导,在她的统一构思下,三台戏都重新加工剧本,重新投入排练。曹其敬把握三台戏的总体风格是忠于曹禺原作的精神,保留沪剧原来的精华,不做颠覆性的推倒重来,不搞得面目全非。同时又提出通过重改重排,要有新的开拓、新的创造,新的感觉。

  《雷雨》是这次改动幅度最大的一个戏,剧院特地请著名剧作家余雍和在1959年版的基础上重新打造,努力适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整个戏从原来的三个多小时压缩到两个半小时,剧情推进更加紧凑,戏剧冲突更加强烈,角色内心的矛盾也得到更加深入的开掘。这次改编在加强戏曲化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新增加的“吃药”的二重唱和一些角色的唱段把此时此刻人物思绪心态刻画得准确贴切、细致入微。一些旁唱和帮唱也是过去没有的,它们不仅起了点题和烘托气氛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角色性格情感的揭示。导演处理运用各种手段营造雷雨的氛围和状态,产生了撕心裂肺、惊心动魄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曹禺的作品中,《日出》与众不同,采取社会横断面的开放式戏剧结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几条情节线齐头并进。正因为这样,这个戏过去很少被搬上戏曲舞台。沪剧的改编作了大胆的探索,既保持了原作全景式的开放结构,刻画了林林总总的社会众生相,又适当压缩其他情节,腾出篇幅丰富发展陈白露、方达生的主线,并以一条围巾贯穿全剧,沪剧《日出》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不仅受到曹禺先生的赞扬,也很受观众的欢迎,多年来一直盛演不衰。

    《瑞珏》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这个戏从曹禺的剧作《家》庞大的人物群落中聚焦一位女性,重新组织剧情、重新进行艺术构思,在舞台上表现这样一个美丽的生命却如一颗瞬息即逝的流星,被黑暗无情地吞噬。使人不能不痛恨那个扼杀个性、扼杀鲜活生命的时代。

  经过重新排练,根据曹禺剧作改编的沪剧三台戏在整体上登上了新的台阶,更加完整完美,更加精致精彩,三台戏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也更加鲜明突出。

    沪剧院为这次赴京演出组织了坚强的演员阵容,三台戏的演出集中了以院长茅善玉为首的剧院老中青骨干力量,参加演出的国家一级演员有七位。除了邀请一些已退休的著名老艺术家加盟,还吸收了戏校沪剧班尚未毕业的三位学员参加,使艺术队伍更加整齐,舞台演出更具活力。

  相隔二十年,由茅善玉、陈瑜这样在戏曲舞台上创造了辉煌业绩、在观众中享有盛誉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带领一批风华正茂的沪剧优秀青年演员再次赴京,参加由中国戏剧家协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和SMG综艺部主办的纪念曹禺百年诞辰的上海沪剧院系列演出活动,相信一定会受到有关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热情欢迎和关注。金秋十月,浦江之花在京华大地一定会开得鲜艳夺目、绚丽多彩。

(责任编辑:炊烟)

     跳转至: 页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