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 |
此前唐骏“学历门”事件,让名人的学历问题变得极为敏感。日前,又有人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造假”,消息从网络传出,很多人难以接受。昨日,张维迎针对质疑发出声明进行澄清。
质疑:学位、获奖、著作被指造假
张维迎学历造假消息来源于最近网络盛传的一帖子,发帖人提出几点疑点。
首先是张维迎获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时间是否造假?在光华官方网站上张维迎的中文简介里,他是“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而发帖人表示,根据牛津大学学位授予办公室主任Dr.DavidBrown提供的证明文件,显示张维迎是在1994年7月30日获得硕士学位。发帖人还称,如今该简历被修改为“1990.09-1994.08,牛津大学读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其次发帖人质疑张维迎的获奖信息造假。张维迎的简历中提到他在牛津大学时期,“硕士论文曾获1992年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发帖人称,根据张维迎一篇带有详细个人简介的论文《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的作者小传中,提到该奖为牛津大学所设的唯一的经济学研究生论文奖,每年授一名。而在1992年,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RobertShimer也获得该奖。
另外,发帖人认为张维迎编造不存在的书作为自己的著作。张维迎曾提到自己出版了一本著作《中国经济转轨》(与易纲、迟福林合编,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而发帖人表示,自己通过对牛津大学出版社书目查询后,未发现这本书。而且易纲、迟福林的个人简介里也没有发现这本书。
回应:我问心无愧
据了解,发帖人是一位名为孔曲波的网友,但他明确表示,这些质疑内容是自己在一本从新加坡购买的正规书籍中看到的,并没有经过调查。而这一帖子也不是近期才发到网上的,是他早在今年2月已经发了,如今旧帖被翻出来而已。
事实上,这篇帖子早在2007年就被一名为“踏月留伤”的网友发出,但最后不了了之。如今“恰巧”就赶上了唐骏“学历门”事件,又被翻了出来。
网友在贴吧以“张维迎得罪了谁?”为主题发帖讨论,有网友同情张维迎,说他是“被造假”,有网友则表示“真相浮出水面”。张维迎之前向媒体公布了1992年6月22日牛津大学Macallister女士发给他的通知,里面写道:“很高兴地通知你和RobertShimer一起获得了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奖金有200英镑,你将获得其中的100英镑。”以此作为对获奖信息质疑的回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表示,他们依然以学院网站发布的简历为准。
记者之前拨通张维迎电话,他表现得很谨慎。昨日张维迎在博客中发表了声明,并短信通知了记者。
声明里,张维迎针对质疑一一澄清。关于硕士学位是1992年获得还是1994年获得的问题,他解释,自己是于1992年完成硕士学业,但自己选择到1994年才与博士学位一同参加了授予仪式。按牛津大学惯例,获得牛津大学学位的学生简历中的获得学位时间都是完成所有学位考试和通过论文答辩的时间,而不是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时间。
关于获奖问题,张维迎说,牛津大学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设两个奖,一个是最佳论文奖,一个是考试综合成绩最优奖。通常情况下,每个奖的得主是一人。但在考试委员会难以在两人之间比出高下的情况下,也有两人分享的时候。“本人很荣幸,与英国学生RobertShimer分享了1992年度最佳论文奖。”
关于《中国经济转轨》的出版情况,张维迎解释,1993年,与出版社签订了该书的出版协议,但到1995年后,因种种因素,双方商定停止出版这本书。“本人在1995年5月之前的一个英文简历上曾列过这本书,但明确注明是‘待出’(forthcoming)。在决定中止出版这本书后,个人简历和任何学术成果介绍中再未列过此书。”
在声明里张维迎这样说:“几年前,个别人利用博客在网络上散布言论,污蔑本人‘学历造假’。本人坦坦荡荡,对此种恶意中伤言论未予理睬。但最近几天,同样内容的指控又出现在一些网站……本人在此严正声明:出自本人的每个阶段的简历,其所有文字都是准确无误的,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审查。……本人深知学术观点非所有人所认同,一贯诚心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指正。从小至今,做人做事做学问,不说假话、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是本人秉持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任何经本人审定的文字(包括个人简历),本人会负完全的道义和法律责任。今后任何关于‘简历造假’一类的话题,本人不再一一作答。”本报记者 刘慧
反思:『造假』曝光后遗症
虽然说现在的网络“曝光”有造假与“被造假”的区别,但只要被曝光,不论真假,其实都对被质疑者造成了极大影响,很可能难以挽回。如此一来,“造假”曝光的后遗症颇多。
对个人非彻底“摧毁”但影响甚大
虽然唐骏“学历门”事件尚无正式定论,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往事随风”是这类事件的“基本”发展方向,但此事对唐骏造成的影响却已形成。前两年,经常看到一些出版社的新书书封上赫然大字:“打工皇帝唐骏推荐”、“唐骏鼎力支持”,唐骏两个字甚至比书名还要大。然而唐骏“出事”之后,在卓越、当当等网页上,这些书要么撤了照片,要么撤了有唐骏的书封,重新拍一张放上去。
张维迎被质疑事件再起波澜,虽然还未有定论,但已经有网友开始在网上以此攻击张维迎,网络上一片惊讶之声,大多网友不拿证据说事,张维迎一天之间似乎已经被确认“造假”了。
对学校不管真假,学校总是受伤者
虽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有工作人员表示不应该相信网上传言,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传言并不会对学院和张维迎本人带来负面的影响。但再看看网友们的评价,“太雷了,还是北大的”、“北大的院长学历都造假,中国没希望了”,恐怕学校想完全不受影响也是极难的。
之前国内某高校曾出现教授举报学术造假问题,结果校方数次劝阻,称这个举报对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可见校方对于“造假”事件是非常“在意”和“小心”的。
对学子导师信誉度 如何相信?
2007年的发帖人曾经提出过,在学术界,如果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自己本身就存在诚信问题,那么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个问题确实不容回避,教师和学生的关联由此也让我们产生担忧。记者采访今年刚上西安某校研究生的学生小马,他坦言:“导师造假肯定会被同学看不起,但更郁闷的是,如果导师都抄了,我怎么办?”
对学术环境为了学术发展,还请黑白分明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张维迎简历的事情与唐骏学历造假事件完全是不同性质,不可同日而语。
当我们面对张维迎如此慎重、如此详细的声明,我们不由反问:这会不会是某些有心人的摸黑行动,会不会是我们未经思量的轻信。但心里对真假却难有判断力。
而对于张维迎这些可能被“黑”的人,让人不免想问,当一位教授好端端地要为普通大众详细解释自己学位的获得过程、学校的学位设置、奖项的分布情况,以及列出一切可以查询验证的网址时,他的心里究竟是烦恼多点,还是失望多点。
近几年,净化学术、防范学术造假已经是当务之急。但正像学者说的那样,净化学术的阶段应当强调制度,而防止抹黑的嫌疑。如果每一位“教授”“学者”被质疑后,我们的心里不是觉得惋惜,而是觉得猜疑、批判,那么这样的学术净化的意义在哪里?净化学术是一种氛围,而不是在批判上搞构建。想出具体的办法解决如何净化学术才是最重要的。本报记者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