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着进入好莱坞,他们只会给你一个诱惑,却要你牺牲很多利益。”身边的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前脚赶飞机刚走,一直推说看球没精神、躲在鸭舌帽下的冯小刚顿时来了劲头,沉默不语换作话锋犀利;“好莱坞只是象征性地购买几部中国影片,放在片库里也不放。这样就可以在谈判时有筹码向中国市场推销更多他们的影片。”
上海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首场“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合作新疆域”昨天举行。在和好莱坞合作超过10年之后,好莱坞的制作理念几乎渗透进中国电影产业的每个环节时,亮相论坛的冯小刚,却和在场的好莱坞电影人“白眼相向”。在他三言两语点穿和好莱坞的合作,其实是“被合作”之后,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回答问题,被调回到了“0点”甚至“负值”——国产大片每每打出冲击北美,甚至“申奥(斯卡)”,究竟有没有意义?
“被合作”:开价800万,成交100万
“几年前有人来投资电影,导演一个个都特激动。如今反过来了,看到眼前一拨拨投资人,导演会说:我有钱赚凭什么就非得给你?”冯小刚描述电影产业火爆时,脸上的表情颇有些扬眉吐气,“谁不愿意和"钱"坐在一起?”论坛嘉宾席上,冯小刚的身边不是首席执行官就是总裁,管理着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的各个环节:哈维·韦恩斯坦是制片人,理查德·格尔丰德是IMA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皮萨诺是美国电影协会的主席。冯小刚替电影人出头的言论,似乎是说给“钱”更确切的说给“美元”听的。
从《大腕》、《手机》到《天下无贼》,和好莱坞的“电影生意人”的合作中,冯小刚很受伤。“我一直以为我能通过他们实现走出去,但是最终我发现,好莱坞只是想借着中国导演在中国的名声,利用影片分账在中国电影市场实现更多的收益。”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合作,正在被好莱坞的商业运作边缘化。
1994年首部好莱坞分账大片《亡命天涯》轻取中国内地票房1127万元,去年,《2012》和《阿凡达》将中国推上世界最重要电影市场之列。理查德·格尔丰德在论坛上透露,不仅IMAX亚太总部已经从新加坡搬到上海,还将于2012年之前,在中国建成总数75块的IMAX银幕。那时中国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IMAX电影市场。在商言商,好莱坞电影大鳄提到与中国合作,更感兴趣的显然是每年15亿美元的坚挺市场。用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罗伯特·皮萨诺的话说,“中国代表着机会!”
只是面对机会,好莱坞一些片商的做法,令中国电影人心寒。冯小刚说了一个故事。某好莱坞片商给一部热门中国影片开出800万美元的高价,然后先行支付了20万美元定金。听到风声之后,其他片商打道回府。过了一阵之后,那位片商找到中国导演说,现在这个片子我不想要了,我也不要那20万美元定金了。这时候中国导演急了:那可不成!多少你都得买,不然我卖给谁?于是开始谈判,最后100万美元成交。中国电影和好莱坞“被合作”成功,进入北美院线。
别叫痛:除了文艺,还得看懂规则 “电影圈里所有人都想当导演,好的制作人,能胜任复杂新技术的都寥寥无几。”冯小刚在抛出“好莱坞阴谋论”的同时,也坦言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不足,才让好莱坞可以阴谋得逞。拍摄《集结号》时,冯小刚甚至找不到国内特技队来拍摄战争场面,所以只能聘请外方技术人员。只是,人人都想当导演,都想说话,却因为技术表现无法满足电影语言,不知道该如何说。“跛脚”的中国电影似乎很认同好莱坞把中国当做“故事策源地”,文艺腔十足地守着电影。“那些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奖项上所向披靡,被炒作放大得能量无穷。让大家误以为中国电影很完美。”导演何平坦言,中国电影产业自身需要反省,奖项的光环不意味着产业的完善。
“别说开价800万给100万的人是大忽悠,现在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连这样的片商都找不到了。”和两位导演的角度不同,博纳国际影业董事长于冬坦言,对于资本而言,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是平等的。各种投资基金对中国电影的投入,不到旗下可用资本的1%,而投入产出比数据,仅网络游戏就数倍于电影产业。“好莱坞教会中国电影的,除了各种技术细节,还有一套产业机制。”而对于靠海外引进大片捂热的中国电影市场,兴奋之余应该意识到资本运作的残酷。
“《英雄》让海外片商尝到甜头之后,成本只有它一半的《十面埋伏》,卖到海外去的价格比它更高。而几年前日本片商愿意出资几百万美元购买《头文字D》,如今品相更好的《投名状》却只卖到一百万美元。”于冬说。很多时候,冲击北美或者“申奥”,都只是中国电影人的一厢情愿。“我们以为中国电影增长迅速举世无双,其实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都在长大。日本每年500部自产电影,已经让他们的市场几近饱和,为什么还要引进中国电影?”于冬坦言,中国电影和国际合作,除了知道自己受伤,更要在伤痛之后看懂规则,学会规则,否则只能继续“被合作”。
本报记者 王磊
(责任编辑: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