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音文化

“儿歌爷爷”颂今:我是停不下来的“孩子”

来源:北京日报
2010年06月01日09:04
“儿歌爷爷”吴颂今
“儿歌爷爷”吴颂今

  “心不老,歌就不老。”64岁的“儿歌爷爷”吴颂今,抱着手里的大茶杯喝了一口,算作片刻休息。此前,他已经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多小时,关于童年,关于孩子,关于儿歌。“儿歌爷爷”不是“话唠”,只不过这些话题打开了他的情感闸门。将近40年了,关于“孩子们的歌”以及“为孩子们写歌”,他有着太多感慨和感悟。

  “20来岁的上海小伙子”

  前晚,一个安静的咖啡厅。一落座,“儿歌爷爷”便将一套新世纪儿童歌曲精选专辑摆在了桌上。“儿童节到了,这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这张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发行的《儿歌爷爷—颂今作品精选》,收录了他创作的50首儿童歌曲。

  聊天从“儿歌爷爷”小时候的一个“童话”开始。“小时候我一直天真地以为,那些好听的儿童歌曲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笑了笑。“在银川上小学三年级时,我被选送到市少年宫红领巾合唱队。一个20来岁的上海来的小伙子教我们唱歌,还带我们去电台录歌。那些歌其实都是他的作品。他就是‘儿歌大王’潘振声,后来成了我的老师。”

  正是因为有了潘老师《一分钱》、《春天在哪里》、《嘀哩嘀哩》等儿童歌曲的启蒙,“儿歌爷爷”在心底埋下了儿童歌曲创作的梦想和种子。

  圆嘟嘟的“小南瓜”

  “儿歌爷爷”的成名作是1973年创作的《井冈山下种南瓜》。

  那时正值“文革”,他下放到江西铸锻厂,成了一名热处理工,不过创作的激情却未冷却。在工厂的加热炉旁,他写出了《井冈山下种南瓜》。后来,这首歌入选《战地新歌》,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我一下子就火了!”

  这首歌还是“儿歌爷爷”与爱人相识、相知、相伴35年的见证者。当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是一名小学老师。“记得那天我们见了一面,后来我骑自行车送她回了学校。第二天,我接到省文化组通知,《井冈山下种南瓜》被选送到北京进行表演。参加录音、演唱的是南昌市安源路小学的一支文艺宣传队。”他陷入了回忆,“我拿着介绍信来到这个学校,找到学校宣传大队,敲门进去,一眼就看见了我现在的老婆,也就是那名小学教师。原来,是她负责指导孩子们录唱我这首歌。”

  “我们结婚后不久,就有了女儿,长得圆嘟嘟,像个小南瓜。大家就开玩笑说我在安源路小学也种下了一个小‘南瓜’!”

  “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井冈山下种南瓜》之后,“儿歌爷爷”就停不下来了。

  “写儿童歌曲,让我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孩子。”近40年来,他为孩子们谱写了一千多首儿歌作品,编录了《台湾小歌星》、《英文小天才》等200余种唱片。上世纪80年代的《小手拍拍》、《走呀走》等,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经典名曲,《拾豆豆》编入小学音乐课本,在全国广为传唱;上世纪90年代的《拾稻穗的小姑娘》成为全国儿童音乐歌唱考级指定曲目;新世纪的奥运儿歌《福娃祝福歌》在央视热播,流行儿歌《我爱鲁西西》、《小鬼当心》风靡校园。

  “儿歌爷爷”喜欢为唐诗谱曲,像《春晓》、《锄禾》等。他还将古典音乐改编成儿歌,自己填词,比如由贝多芬《欢乐颂》生出《和平鸽》,由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生出《四只小天鹅》,由舒曼《快乐的农夫》生出《快乐的山娃娃》……说至兴处,“儿歌爷爷”声情并茂演唱起来,全然不知周围其他喝咖啡的客人对他投来好奇的目光……

  “带着镣铐的舞蹈”

  “儿童歌曲看着简单,其实不好写,是带着镣铐跳舞。”

  在“儿歌爷爷”看来,儿童歌曲篇幅有限制,不宜长;内容要浅显易懂,有童趣;旋律要上口,易传唱。此外,孩子音域跨度窄,音乐表现手法不能太复杂。“其实最关键是要保持一颗童心,懂孩子,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就是死板、老八股,孩子们不会喜欢的。”生活中,他抓住一切机会和孩子、家长交朋友。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小学、幼儿园和少年宫。

  他的很多灵感还来自女儿。比如《小手拍拍》,是教女儿如何识别五官;《爸爸的爸爸》,是教女儿如何称呼周围的亲人。其实很多父母都会做这些事,而用歌曲的形式一边唱一边教会更有趣味。他管这些歌叫“唱游歌曲”,就是一边唱歌一边游戏,听起来很简单,却能帮助孩子认知生活。

  “儿歌爷爷”的作品还讲究与时俱进,借鉴当下流行歌曲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歌词也是跟着时代走,比如《小鬼当心》就涉及孩子与家长的代沟分歧、功课负担沉重、升学压力等问题,唱出了新世纪新新人类的心里话。“现在时代发展了,如果还是老调调,孩子们不会买账的。”

  白发老头儿的烦恼

  “儿歌爷爷”2004年自费建起了儿童歌曲网,把自己创作录制的上千首儿童歌曲上传到网上,供孩子们免费欣赏。点击量最高一次是一天12万人次之多。

  “很多人抱怨说现在找不到好的儿童歌曲,以至于校园里灰色童谣盛行。其实并非没有,而是因为宣传渠道不畅通。媒体资源对儿童歌曲这块儿很吝啬,舍不得给镜头,给版面。好歌无法大面积传播,可不就等于没有嘛!”这也直接促使他萌生了办网站的念头。“音乐就是用来听的,我可不想把歌放在抽屉里,最后烂掉了。我希望能尽我个人的力量,让更多孩子听到他们喜欢的歌曲。”从网站建立至今,他投进去了近20万元。“本来就不是为赚钱,更可气的是有人非法克隆我的网站,还有的任从我的网站上偷歌、偷伴奏音乐来卖,从几百元至一千元不等。”

  “儿歌爷爷”还有个烦恼,那就是儿童歌曲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几乎断档。“年轻人没有写的,40岁以上写的也不多。当年我是这个领域的小字辈儿,如今都成了白发老头儿了,还在写。好在只要有童心,写出的歌自然就童趣盎然。只要不得老年痴呆症,我就会一直写下去。”

  (记者 李红艳)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