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来都没离开过世博。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正式把还在襁褓之中的摄影机带入了公众的视线;而比此更重要的是,他们扛着自己的发明,登上了埃菲尔铁塔的升降机,以鸟瞰的方式拍下了巴黎全城的景观。
对于百年之后的我们来说,这种感觉,想必只有观看《阿凡达》才能比拟。当然,这得是3D IMAX版的《阿凡达》。可很少有人知道,将这两项技术公之于世的正是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和1986年的温哥华世博会。
仅就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来,沙特阿拉伯馆将献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IMAX银幕,达到了1600平米;澳大利亚馆将尝试钻石形分割巨幕;西班牙馆的弧形巨幕上沾满了泥土和石块;太空家园馆将用3D IMAX的效果献上太空漫游的失重效果;而最受关注的中国馆将用三块巨幕拼贴成“异形巨幕”,其壮观程度恐怕是史无前例。
还等什么呢?只要一张世博门票,去看电影吧!
8分钟记录中国30年
中国馆主题片
主题:展现中国30年城市化进程
时长:8分钟
放映:66米长、24米宽的巨型三折幕
看点:作为形象宣传片,最大的突破点在于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段落,用“新的方式讲述真正的中国人”
《历程》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亲自拍板,从4月20日的试运营开始,在中国国家馆49米高的顶层三折巨幕上,开始播放这部以“新的方式来讲述真正的中国人”的8分钟短片。就像陆川在微博上所写的那样,“我们终于不仅仅可以看到明信片式的美丽,还能看到对灾难的穿越。”
历程 8分钟历经九十多稿
陆川是中国国家馆的影像艺术总监,“本来可以悠然自得地做裁判,但总是心痒难耐地想亲自下场练练,这是有挺大风险的事。”《历程》的立项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了。剧本总共做过九十多稿,而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去年9月,“做了三个月筹备,剧本也已通过审查就等国庆节后开机的时候,突然有消息传来,所有内容全部都被推翻了,这个脚本作废。”
陆川也不是没有沮丧过,“拍《南京!南京》我没觉得什么,筹拍这个片子时忽然觉得自己给操劳老了。首先它是一个命题作文,我想拍出个性,把自己的情怀搁进去,不甘心做成一个八股文。因为观众不给你解释的机会,观众看的时候是把200多个场馆的电影放在一起看的,他们不会允许中国馆的影片比别人差。”
切入 用“家庭”展现30年
等到新的剧本再次通过审查,电影终于在今年1月开机时,留给陆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无论剧本改了多少稿,陆川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底线:“讲述普通中国人和人性的故事”。“这仍然是一部真诚的电影。”陆川这么评价《历程》,而他对《阿凡达》的评价也是如此。
中国馆主题片的命题是“展现中国30年城市化进程”,“要是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了,可能就是一部十几小时的纪录片,可我们只有8分钟。”于是,他找到了“家庭”这个切入点,想通过四代人的聚散离合、颠沛流离来展现他们和我们所生活过的农村与都市。在中国馆的三折巨幕上,三块巨幕都将以彼此的方式诗意地展现每一代人的爱与痛、艰辛与磨难,然后,他们彼此断裂的生活会以蒙太奇的方式勾连在一起,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突破 直面灾难再现汶川
作为“形象大片”,《历程》最大的突破点就在于它敢于直面灾难的勇气。对汶川大地震的再现一直是《历程》无法过审的主要原因。在陆川看来,这些段落恰好就是本片“真诚”的根源:“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坎坷,是一个坚韧的民族。因此我们要把它留下来,传递下去。”
在布置《历程》的过程中,陆川有机会提前去世博会其他各个场馆中走了一遭。他很高兴当其他大多数场馆都在以奇观的方式展现各地风情文化时,他为中国馆量身定做的《历程》却显得如此不同。
张元《太空侠》
中国最好的3D动画
太空家园馆主题片
主题:太空让城市更美好
时长:10分钟
放映:3D IMAX
看点:《太空侠》的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太空小乌鸡,调皮的它在卫星制造厂闯下了大祸,却也误打误撞地坐上了太空船,在太空中修理好了卫星站,继而拯救了地球上的城市。
这位始终把摄影机深深植入在中国大地上的导演终于让自己肆无忌惮地幻想飞了起来。这一次,张元的头衔是世博会太空家园馆的主题片导演。
挑战
以第一名成绩拿下竞标
这部名为《太空侠》的3D动画片几乎就是他之前所有作品的反面:没有摄影机,没有真人演员,也没有粗粝的现实感。取而代之的是动画分镜、一只乌鸡和一条小狗,以及绚丽的3D巨幕影像。对于张元来说,这或许就是更高的现实。“时至今日,太空和卫星已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了。”
更何况,这个题材足以吸引张元。“很多伟大的导演,像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等,都拍过太空题材的电影。”一年多前,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太空家园馆主题片公开竞标,投标者也有来自美国等国家的著名公司,可拿下这个项目的却是这位毫无动画制作经验的中国导演。他以竞标分第一名的成绩拿下这个项目,靠的不仅是自己丰富的导演经验,更是与航天工业部、电影学院专业教授以及动画家之间的通力合作。
制作
《飞屋》与《阿凡达》做标准
“这部9分半钟的动画短片所花费的精力几乎和拍一部长片没有任何区别。”故事貌似简单,却着实把张元与他的团队折腾了一把,“制片人张健甚至为这部电影白了不少头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片其实比长片更难拍。”对于张元来说,《太空侠》的创作就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旅程。“以前我是找演员,现在是要创造演员;以前我是找场景,现在是要凭空建设一个场景;以前要靠摄影师,现在就要靠美术设计和动画分镜了。”而让他感到更大压力的是《飞屋环游记》和《阿凡达》的相继上映。2009年,3D和IMAX巨幕相继成为中国人最为热衷的话题,而太空家园馆的主体部分恰好就是一块名为“漫步太空”的IMAX 3D巨幕,“《飞屋环游记》和《阿凡达》建立了一个标准,我正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做的。”
比格斯·鲁纳《起源》
“农场”巨幕唤起原始激情
西班牙馆主题片
主题:艺术在我们的祖先与现代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时长:7分半
放映:两块6米长、6米宽的银幕,上面布满了泥土、石块、树枝和枯草
看点:弗拉门戈舞、奔牛节、足球比赛、教堂的钟摆、毕加索的画作等尽在其中。
当比格斯·鲁纳终于被授权设计西班牙馆的第一展厅时,这位曾执导过《火腿,火腿》和《月亮与乳房》等著名影片的导演足足兴奋了好几天。这倒不仅是因为当观众步入西班牙馆的“大竹篮子”时,他们首先看到的将是他所呈现的西班牙风情,更是因为和大多数执导世博会各馆主题片的导演不同,比格斯·鲁纳除了拍摄这部七分半钟的短片外,还负责展厅内的一切室内设计与装置艺术。
或许在中国,这位仅次于阿尔莫多瓦的西班牙导演只以拍摄艺术范儿的情色片而闻名,可在西班牙乃至全欧洲,早在他成为电影导演之前,他的画作与工业设计作品已是达利艺术馆中的珍藏之作了。
巨幕 我迄今为止最大的装置艺术
比格斯·鲁纳的家在巴塞罗纳南部,那里是片农场。这正是西班牙馆主题片放映巨幕的诞生地。
可鲁纳更喜欢把这块巨幕看成是他的画作,“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大的装置艺术。在成为导演之前,我一直是位画家,可图画的大小都只是那种放在酒店里的而已。”他说,正是自家的花园让他有机会尝试更为庞大的作品。“中国有句古话,如果你想一时快乐,就喝一杯酒;如果想长久快乐,就找一个女人;如果想要永远快乐,就拥有一座花园。”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这两块长6米、宽6米的幕布的确是他和自家花园“快乐地做爱”的结晶。
不过,这场爱恋真可谓是旷日持久了。他把数十块白布铺在农场的土地上,让它们历经日晒雨淋;渐渐地,土地天然的赭红色被染在了幕布之上,而石块、泥土粉末、树枝与枯草也与这些人工纺织品融为了一体。整个过程耗费了鲁纳一年半的时光。
情色 一切本能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走过高低不平的狭长走廊,来到一个漆黑一片的洞穴之中,洞穴的上方悬挂着石器时代的锤子和动物的尸骨,一块来自远古的燧石划过你的身体,火光点亮了洞穴,电影开始了:在比格斯·鲁纳的策划下,在西班牙馆里看电影足以让人想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电影的原始幻想:怪不得该片叫作《起源》。
《起源》的创作同样始于一年半前。它几乎囊括了所有标志性的西班牙意象:弗拉门戈舞、奔牛节、足球比赛、教堂的钟摆、毕加索的画作……鲁纳用意象堆砌与蒙太奇的手法把这些活色生香、情欲张扬的细节还原为生命的本质,其中最为壮观的则是无数西班牙镂空樱桃木扇子四处纷飞的景象,“扇子对西班牙人来说有很多含义,它可以表示高兴和厌恶。”不过,对于这位情色电影导演来说,这些五彩缤纷、香气拂面的扇子仍然来源于一段懵懂的儿时记忆:那是他祖母的姐姐,“她的胸部非常大,穿上紧身低胸衣,常常一边大声说话,一边用扇子用力敲打自己的胸部。这段记忆对我印象深刻。”
所以,当你看到西班牙馆的主题片中出现香汗淋漓、赤身裸体的弗拉门戈女郎时,千万不要惊讶。可这一切适合世博会吗?“当然,”他笑着说,“性是本能,一切本能的东西都是好的。”
安妮·维纳布尔斯《姐妹》
透明的女性风景
澳洲馆主题片
主题:文明的相同多过不同
时长:10分钟
放映:弧形钻石形巨幕
看点:20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中澳女性,通过蒙太奇的手法让她们跨越时空展开对话。
在为澳大利亚馆拍摄主题纪录片之前,安妮·维纳布尔斯早已是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纪录片导演了。
当澳大利亚馆的创意总监彼得·福特邀请她拍摄一部主题片并希望她能为这个钢铁铸成的场馆带来一些“女性气质”时,她提出了自己激进的想法:拍摄一部有关中澳女性的纪录片,并且,所有参与拍摄和制作的成员都必须是女性。
女性 同性间更易聆听
和绝大多数旨在震惊观众的主题片不同,《姐妹》充满了温馨和善解人意的动人韵味。
《姐妹》的拍摄始于2009年1月,安妮·维纳布尔斯从众多备选中选取了20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中澳女性,她们之中既有艺术家,也有科学家;既有政界高官,也有下岗工人;既有年过六旬的老人,也有情窦初开的高中生。维纳布尔斯将她们一一“配对”,通过蒙太奇的手法让她们跨越时空展开对话,希望能从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中提取出相似的女性焦虑和关怀。
“是《姐妹》这部电影的题材决定了它的创作人员。”维纳布尔斯说自己并不是排斥男性,“一方面,我是想证明在电影技术方面,女人能和男人一样出色。另一方面,只有女人对女人的聆听才能赋予这部电影以不同一般的气质。”在八个月内跟踪拍摄采访20位女性,时间对于维纳布尔斯来说并不那么充裕,而全女性剧组则能让被采访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卸下防备心,尽快进入状态。
她们并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在采访沙漠环保主义者杨海澜时,缺水就成了大问题。“坚持就是胜利!”如今,这句从杨海澜那里听来的中国俗语,已经成了她的口头禅。事实上,坚持和信念是她镜头中所有女性的共同特征。“你知道剪纸艺术家朱曼华有多固执吗?她生了个儿子,可为了保存剪纸这门艺术,她要求他必须娶一个喜欢剪纸的女人!”
风景 透明的钻石巨幕
虽然《姐妹》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以传统的方式被欣赏。放映它的将是一块弧形钻石形巨幕,对于维纳布尔斯来说,最大的技术挑战还是整个巨幕的弧度。不过,最让维纳布尔斯开心的还是她成功地把这座钢铁建筑“软化”,“我让他们拆下这块银幕上的某些钻石,换上玻璃,让它某些部分变成透明的了。现在,当你在里面看电影时,外面的人也看得到你。你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贾樟柯《上海传奇》
一座城市的聚散离合
世博献礼片
主题:展现上海百年历史变迁
时长:2至3个小时
放映:宽银幕
看点:“不会漏掉上海历史上重要的事件”的巨无霸。只要一张世博门票,观众们就可以在园区内目睹到这一“首部上海题材的宽银幕纪录片”。
当《上海传奇》于去年5月31日开拍时,贾樟柯的镜头停驻在一座名为光陆大楼的上世纪20年代建筑上,虽然国泰、大光明和兰心远比它声名远扬,但中国的第一家室内电影院却是在这里诞生的。
这座原名为Capitol Theatre的建筑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在这里,苏州河就是上海民族资本发展的窗口,黄浦江则更多地表现了国际资本的进入。”两条河流解析了这座都城,“一个码头,一个驿站,一个聚散离合的故事。”就这样,在这个注定要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添上浓墨重彩一笔的世博狂欢节中,《上海传奇》静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了解
徒步一个月感觉大上海
贾樟柯在上影集团有自己的工作室,而他与上影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的《站台》时期。从《世界》开始,他便一直频繁地来往于京沪两地,可“坐在车里看风景”是他欣赏这座城市的唯一途径。
“因为上海城市密度特别大,建筑里面有建筑,每个街区都有故事,都有秘密,所以后来我就想了一个笨办法,徒步。”贾樟柯在上海整整徒步行走了一个月,这个笨办法给予了他“自信”,他走过静安区的常德公寓,张爱玲和胡兰成轰轰烈烈的爱情便是在这里悄然展开的;但他也走到过普陀区的曹杨新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一片平地拔起的工人新村,支撑着全上海、乃至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新人们”便居住于此。
贾樟柯以“聚散离合”四个字定义了“传奇”,而为了捕捉所有这些传奇的余韵,《上海传奇》的拍摄过程也成为了这四个字的变奏曲。在七个月的拍摄过程中,他的剧组曾到过纽约、圣保罗、香港、台北、西安和新疆等地,寻觅着那些业已失落的记忆与香火。
即使是在今年年初进入后期剪辑阶段后,当他得知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将从中东安曼返回上海、并只在上海停留两天时,他仍然立刻从北京赶回了上海。锦江饭店的咖啡与Art Deco式的装饰,杜美如讲的是上海话,贾樟柯笑着说自己现在听上海话基本没什么问题。
手法
绝迹二十年的原苏联蒙太奇
贾樟柯的纪实总是不那么纯粹。他既能让飞碟飘过三峡的上空,也能在《二十四城记》中完全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虽然他一再声称《上海传奇》是部“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但他也承诺这将是“一种全新的形式”。
这一次,他毫无避讳自己的野心。上海豫园的湖心亭和九曲桥让他想起了安东尼奥尼,三十多年前,这位伟大的意大利导演也曾经在这里走过,拍下了震惊中国文艺、政治两界的《中国》。三十多年后,贾樟柯将运用蒙太奇的手法与安东尼奥尼“对话”,“安东尼奥尼拍摄《中国》,在10天里记录了50分钟的上海,和他相比,我们各方面的拍摄投入都远胜过他,所以《上海传奇》一定能与《中国》媲美。”
而他的坐标还不仅仅是安东尼奥尼一个人。“上海的空间建筑和视觉气质特别适合蒙太奇的方法来表现。我也重新看了艾森斯坦的《罢工》、《十月》等,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尝试。”于是,曾经是中国电影教科书的原苏联式蒙太奇手法,在绝迹了20年之后,终于要再一次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