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好莱坞”,香港这个称呼可不是吹出来的。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俘获整个亚洲影迷的眼睛;80年代,成龙又以喜剧动作片叱咤影坛;90年代,“周星星”高举无厘头大旗。港产片不仅风靡全港,更左右内地影迷的观赏习惯。时至今日,香港本地什么影片最火?香港影迷最爱看的电影类型是什么?本报记者来到香港电影金像奖前沿,为您发布港片的流行趋势。
专访
任达华
港片流行复古风
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合拍大片《十月围城》18项提名领跑,但是影评人都对《十月围城》获大满贯不敢妄下结论,因为两部小制作影片《岁月神偷》、《天水围的夜与雾》强势占据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等高含金量奖项提名。昨日,香港尖沙咀国际广场的UAIMAX电影院前台销售林志雄告诉记者:“电影也开始走复古风,《岁月神偷》上映快两个月,一天四五个场次,几乎每场都满座。”
任达华因为主演《岁月神偷》和《天水围的夜与雾》,双料提名本届金像奖影帝。记者昨日采访到任达华。交流中,他偶尔吐字断断续续,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感慨啊,时光不能倒转,但因为拍了这两部戏,我感受了童年,体悟了人生。”
近两年,香港与内地“合拍风”劲刮,大资金、大制作吸引了不少明星加盟。但任达华却接下两部小成本港产片,这是为何?任达华说:“我就是看重电影原汁原味反映香港精神和生活。记得在《岁月神偷》永利街取景的片场,我确实感觉回到旧香港,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那时人虽然少,生活不好,但大家离得很近,亲情、人情很浓。男主角坚韧不拔,女主角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都是很地道、传统的香港文化,这才是香港的魅力所在。”
任达华告诉记者,为发扬香港文化,纪念童年生活,他还依据《岁月神偷》的故事背景自编自导了一部纪录短片。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要尝试做导演,继续反映港人生活。
走访
永利街
一部电影救活一条老街
4月16日,《岁月神偷》刚刚在内地上映,观众从鞋匠一家子的生活中认识了永利街。这条老街是实景拍摄。今年,香港政府原本打算对永利街拆迁改造,但是《岁月神偷》唤起了港人的集体记忆,在民众呼吁下,老街最终得以保留。
昨日,记者乘坐地铁驶抵中环,出站后横穿两条街道,百米石梯迎面而来,攀爬、转弯数次后,“永利街1-12号”民居出现眼前。街道与电影中并无两样,但剧组搭建的“罗记皮鞋店”已被拆除。或许最近观光客太多,一栋居民楼墙上竟然出现“游人不准上楼”的告示。
“因为港岛的地形,旧时港楼都建在山上。上世纪60年代,从南洋、上海、广东地区移民过来一批,我当时过来的时候,也就12岁。”今年73岁的永利街居民吕老先生说,楼前方会开辟一个“台”,供居民公共休闲,周边房屋多为前铺后居,“我家是做印刷的,做了49年,现在技术进步了,生意也就over了。”
电影《岁月神偷》拉动永利街观光热潮,同时也在香港民众中掀起话题。昨天,港岛民生书院中学三年级的学生黄涞恩,手持相机来到永利街,“学校以‘停止对永利街改建’为题目开设辩论赛。我没有住这样民居的感受,所以来看看真实的永利街。”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政府会把永利街打造成观光商业街,多数老住户会自己选择搬走。“我还是希望住进公屋,那里条件更好一点,但就是可惜以前的邻居,我们一住就是几十年。”吕先生说。
探访
电影院
“港味”电影劲撼进口片
昨日,记者走访香港电影院,去了解香港人的观影习惯。
来到位于尖沙咀的香港国际广场UAIMAX电影院,港片《岁月神偷》的票房远远超过卡梅隆·迪亚兹等好莱坞影星主演的国外轻喜剧《鲍比·苏》。刚刚看完《岁月神偷》的社工姚小姐感慨地说:“我们全家把电影看了两遍。我就是在这样的房子中长大的,现在楼房钢筋水泥,感觉很压抑,不如以前的木床、阳台,也没有原来那些热情的邻居。”
香港国际广场UAIMAX电影院经理说:“以前国外电影比较好卖,但这部《岁月神偷》很出乎我们意料,一家人看三遍的情况很多。观众都反映影片贴近香港人的生活,故事温暖人心,同时很振奋精神。很多人都表示要买正版DVD,那些老房子的影像有保存价值。”
在影院探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香港看一场电影花费60-70元港币,除了会员,普通观众不享受优惠,更没有内地的“半价日”。即使这样,每天看电影的人还是很多,工作日晚上有八成上座率,周末更是满场,“有好片子就会去看,平均一周一次,就像运动一样,是生活必需的。”供职IT行业的42岁的黄先生说。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特派香港记者 任奕洁/文 汤继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