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
玉簪记 |
《穆桂英挂帅》 |
随着被誉为“梅派后学者中之翘楚”的当今梅派艺术优秀传人李胜素今晚携经典京剧《穆桂英挂帅》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历时一个多月的“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展演活动将正式拉开帷幕。由浦东新区文广局、东方早报社、东方艺术中心主办的此次展演剧目涵盖京、昆、越、沪、川、黄梅等六大剧种,21场演出,名家荟萃,精彩纷呈,是世博会开幕前上海文化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庆祝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早报记者 潘妤
走过三年 规模日益扩大
举办了三年的“名家名剧月”,从第一届来自江浙沪三地六大院团携四个剧种的10台优秀剧目献演15场演出,发展到第二届地域扩大到包括安徽在内的泛长三角地区八大院团携七个剧种的12台剧目献演18场演出。今年更走远了一步,不再只局限于长三角,涉及北京的国家京剧院、台湾的传奇剧场以及重庆川剧团。如果说过去两年“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吹响了长三角戏曲名家名团的集结号的话,今年起,“名家名剧月”则逐步成为全国民族戏曲集中展示的大平台。而在传统的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甬剧、黄梅戏和话剧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一个大剧种——川剧。
地域在延伸,剧种在增加,规模也在扩大。本届名家名剧月17台21场演出,台数和场次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届。
名家的阵容同样“水涨船高”。打头炮的于魁智、李胜素本就是京剧界毫无争议的“翘楚”,台湾的吴兴国更是实验京剧当之无愧的“老大”。而沪剧、黄梅戏、川剧的三大领军人物茅善玉、韩再芬、沈铁梅也将悉数登场,蔡正仁、张静娴这样的国宝级艺术家也将上演重头大戏。上海越剧院最有市场号召的“五朵梅”——方亚芬、赵志刚、钱惠丽、章瑞虹、单仰萍,更将在这个平台上集体回顾展示“我们一起走过”的艺术生涯。
台前星光熠熠,台下的策划团队同样大腕云集。白先勇把自己的两部“青春梦”献演在上海的舞台,《牡丹亭》和《玉簪记》,一新一旧,都让人期待,而这一次的献演,被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梦想实现。另外,浙昆的《西园记》主演,同样是一代昆剧名家汪世瑜。
年轻新观众 痴情老戏迷
在主办方“愿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中至少看一场戏”的心愿推动下,“名家名剧月”将更多的新观众带进了剧场。在本次演出前的售票中,早报记者发现,很多观众都是年轻人,有白领,也有学生。随机采访时发现,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来到剧院看戏曲演出。
更有一些艺术家的铁杆“粉丝”,从山西、河北、四川、浙江等地通过朋友或电话订票,届时他们会打着“飞的”来浦东看戏,而开幕大戏《穆桂英挂帅》的演出票早早就几近售罄。
据随机抽样的观众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很好看”和“好看”的观众比例高达86%,其中2/3的观众是第一次走进剧场欣赏戏曲的新观众,40岁左右的中青年观众占了51%。而随着名家名剧月的推进,这些被新编剧目发展而来的新戏迷也开始得以被经典老戏“滋养”。
由于此次传统剧目大量增多,惯于在逸夫舞台观演的铁杆老戏迷也闻风而动,过江看大戏。一些越剧迷在得知上海越剧院的五位梅花奖得主将联合献演时,早早来到剧院,一口气买了许多张票,一位戏迷说:“这样的演出,多少年才有一回!”
前两届“名家名剧月”举行期间,主办方安排了极受欢迎的十场免费艺术欣赏讲座。今年名家名剧月的艺术欣赏讲座将继续进行,如台湾当代传奇剧场的艺术总监、曾荣获台湾金马奖提名的跨界艺术家吴兴国,和青春版昆剧《牡丹亭》、新版昆剧《玉簪记》的制作人知名华语作家白先勇。同时,今年“名家名剧月”艺术欣赏讲座除了在东艺举办外,还将走出东艺,走进大学校园,如吴兴国就将和复旦大学的师生们一起解读京剧与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