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为《客家意象》剧照。 |
由陈小奇领军打造的大型风情歌舞《客家意象》将于3月19日、20日登陆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并将于27日、28日在惠州市文艺中心,4月2日、3日在东莞玉兰大剧院,4月9日至11日在深圳南山保利大剧院分别献演。昨日,陈小奇向本报记者全面解密了这一省内首个名片式的旅游文化巨制。
剧情:
三大催泪点让硬汉都流泪
陈小奇介绍说,《客家意象》不是歌舞剧,也没有剧情,但这台演出很有“戏”,自去年5月在梅州首演以来,现场演哭过很多观众。“90分钟里,起码有三个催泪点。一是场景舞蹈《送郎过番》,配合客家地区最著名的松口山歌,这段舞蹈编排虽然简洁,但很有效果,尤其是全体演员的惊天一跪,可以说撕心裂肺。二是情景表演《等郎妹》,这次我们对这一客家文化的重要符号进行了重新诠释,虽然只有两分多钟,但令人印象深刻,不仅表演,‘等到郎大妹已老,等到花开叶已黄’等歌词,也将‘等’字表达得十分到位。第三是《香火千年》中华侨回乡祭祖相认的一幕,演出中曾让很多硬汉观众都潸然泪下。而结尾时的混声合唱《天下客家歌最多》,音乐、词曲、意境都十分煽情,很能打动客家人一颗颗漂泊的心。”
舞蹈:
不玩高难的舞蹈技巧
陈小奇告诉记者,整个表演团队演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这些年轻表演者所流露出的青涩、腼腆、憨厚、善良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客家人的性格和客家的特色。“《客家意象》的舞蹈不炫技,我们不要那种莫名其妙转上几十个圈的,每一场舞蹈都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为内容的展示服务。”陈小奇举例说,女子舞蹈《天足舞》一开始是以腿部动作为主的,很唯美,但太像江南女子的舞蹈,后来改为突出足部的表演,重点表现客家女子开朗活泼的性格特点。“最难排的是男子舞蹈《龙抬头》,观众会在舞台上看到动人心魄的火龙飞舞,感受到客家男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及黄河子孙的自豪感。”
音乐:
从几千首山歌中精选
陈小奇强调,《客家意象》的主创班子完全由广东本土优秀的文化艺术界人士组成,他们中不少人都有着浓重的客家情结。“我们认为,广东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依赖广东本土文化人的努力,那种靠对岭南文化缺乏实质性了解的外地艺术家打天下的‘雇佣军文化’,完成不了这个历史重任。”陈小奇说,他们从几千首山歌中精选了20多首,根据剧情需要,音乐人也进行了整理改编及创作(其中包括了3首原创的客家方言歌曲)。“这部作品以原生态为内容,全部采用客家话演唱,表现方言美,但它又绝不仅仅是原生态的展示,我们动用了很现代的音乐表现手法和制作手段。”据介绍,作为以音乐为卖点的演出,《客家意象》不仅有《山妹子》等可听性很高的歌曲和音乐,也吸引到省内不少著名歌唱家、歌手主动献声。
陈小奇还特别提到,《客家意象》里的音乐伴奏突破性地采用了交响乐队、民族乐队及电声流行元素混搭的形式,而铜管等西洋乐器的运用和专业合唱团的加入,让客家山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声响。
舞美:
有不少道具来自民间
与国内舞美目前流行的写意不同,陈小奇表示,《客家意象》的舞美相当壮观,“太抽象的东西很难展示客家文化的厚重感,而高达十几米的客家围楼,长达十几米的客家风雨桥等都很有视觉冲击力。”他介绍说,整个舞美浑厚大气,而多达十几个不同场景将让观众目不暇接。“整个演出将启用50根吊杆,这在演出市场是很少有的。而80支电脑灯、数百盏常规灯以及激光机、投影机等,也将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记者了解到,《客家意象》的不少道具,如独轮车、扁担等都收集自民间,不仅集客家文化艺术之大成,也有点流动的客家民俗博物馆的意味。
陈小奇不无自豪地介绍说,这一由梅州市委、市政府牵头打造的舞台巨制,此次在全省的9场巡演全部是商演,有些巡演场次的票已被全部抢光。“这部作品除了将固定在梅州客家艺术中心常年演出,还计划到港澳台等地演出。”撰文:本报记者 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