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剧照 |
依照传统,“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是春晚之后的主题之一,最终结果将在元宵晚会上揭晓。而根据报道,赵本山(空间)(在线看影视作品)备受争议的小品《捐助》在目前的投票当中,暂时名列语言类节目第一。
对于《捐助》的批评,从大年初一开始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停止过,从节目的立意、演员的表演到大量的广告植入,《捐助》基本上被批评得体无完肤。也正因为这样的争议,《捐助》在评选中领跑的消息一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这个结果,是真实的吗?
其实,抛开对作品本身艺术水准的评价不谈,我对赵本山继续获得观众宠爱的这个结果,倒是觉得不大意外:大年三十那天我家的电视一直开着,当时我虽然躲在另一个房间里面上网,但赵本山的小品开始之后,笑声还是穿透两层房门传了过来,而且在整个节目过程当中一浪高过一浪———整个晚上,只此一次。我相信,对于“山炮”这样的东北俗语,大概不是每个观众都明白,但是“寡妇门前是非多”的传统笑料,还是很能抓住普通观众的。哪怕这次的表演确实粗劣了一点,但在一台正襟危坐的晚会里面,如此“低俗”,毕竟还是异类。
春晚之后,学界对《捐助》的批评,以吴祚来先生最为酣畅,也最为一针见血。如吴先生所说,在把节目一层层剥开之后,这个小品本身的内涵确实只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它对妇女的不尊重,以价值标准而言,也可以说是“导向性错误”了。不过换一个角度考虑,一台晚会追求的,不应该只是艺术,娱乐更应该是它的第一功能。赵本山在春晚能坚持这么多年,根本的原因,不在于他的艺术成就有多高,或者如何“德艺双馨”,而在于他肯于也敢于娱乐大众,并且得到了娱乐大众的机会。从这个立场出发,我们对于《捐助》或许有点反应过激了,它只是一场晚会上的一个节目,不会成为赵本山的代表作,也不会成为春晚的标杆。
在一个提倡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对《捐助》的立意和艺术价值进行批评多多少少有些无的放矢———它承载不了这样的责任,观众更是有同样“低俗”的权利,倒是网友对植入广告和演员表演时笑场的抗议,来得更有意思。“俗”可以成为一个节目的独特价值所在,但无论如何,粗制滥造是不应该被鼓励的。想想看,以同样“俗”甚至“粗”的价值水准,如果我们在春晚里看到的不是包装在“捐助”主题里的“寡妇门前是非多”,而是郭德纲更原生态的相声《托妻献子》,该会有怎样的“笑果”?可惜的是,娱乐大众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
虎年春晚已经是过去时了,元宵节过后这个话题大概更是不会有人谈起。无论最后《捐助》能否真的成为“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语言类节目第一,我们回过头想想赵本山的这次领跑,既会觉得这本来就理所当然,但同时,又难免摇头叹息。
□小艾(北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