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十月围城》电影-主页 > 相关新闻

于冬:《三枪》如果4亿 《十月围城》肯定7个亿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2009年12月30日14:41

金牌推手于冬

  关键词:《十月围城》

  最大的电影就上最好的档期

  在于冬的电影发行道路上,最早的一只拦路虎是中影,而如今中影领军人韩三平这般形容这位竞争对手:腰里永远挂着两手榴弹,随时准备好,瞅准机会往市场上就扔了。这一次,于冬捧出的是《十月围城》这颗原子弹,在开机之时就宣布“霸住”了被业内人公认为12月18日的“钻石档”,他的对手,是张艺谋奥运之后的作品《三枪拍案惊奇》。

  南都娱乐:《十月》档期从开机的时候就已经公布,而且一直没变过,怎么如此笃定?

  于冬:嗯,拍脑袋就确定了(笑),其实没有什么,只要制作赶得及,主要是对自己的片子有信心。全世界来看,这都是一年内最重要的档期, 美国八大公司也会在这个时候推出它的年度制作,最大的片子就会放到这个档,像美国今年就是《阿凡达》。这是国际惯例!当然也有很多片子抢上这个舞台,但各种原因都调整了,我们是唯一档期没有动的。

  南都娱乐:不考虑这个时间档的竞争对手?

  于冬:不管了,有谁打谁,竞争嘛,就这样,主要还是因为有信心。

  南都娱乐:对《十月围城》寄予厚望?

  于冬:今年除了《建国大业》外,《十月围城》肯定是最大的片子。但我们现在戏院、银幕还不够,戏又多,集中在一个档期的话,票房都分流了。但我有信心,它肯定是今年的票房冠军。

  南都娱乐:那你怎么看《三枪》的票房?

  于冬:我觉得它一定是个不错的成绩。毕竟是张艺谋的品牌,这个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个电影导演,一个公司的品牌价值,这是它累积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部片就可以达到的。就像《集结号》当时为什么能做两亿五千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冯小刚贺岁十年,他是每年都在拍,每年都在给观众带来喜悦。冯小刚的品牌就已经在那了,张艺谋也如此,拍得再不好,就算他再次尝试新东西,品牌价值已经在那了。

  南都娱乐:张伟平是今年最早说要拿四个亿票房的。

  于冬:希望吧,希望它有四个亿。它如果有四个亿,那我就真的一亿美金了,我肯定是有七个亿(人民币)的,你就按比例推算吧,两部电影类型不一样,题材不一样,市场不一样,观众需要不一样,我这还是全亚洲的市场,动作片类型,可以穿越不同地区。喜剧片,尤其是生活喜剧,它是不能穿越某些地区的,有文化差异在,你说一部法国爱情喜剧到中国一样不卖啊。

  南都娱乐: 这一亿美金是指内地市场?

  于冬:到时候看吧,如果内地市场能够呢,就说内地市场,如果不够呢,就加上中港台,看看够不够。(笑)《赤壁》当时不也这么说嘛,就一亿美金,后来就说我们上下集过一亿美金。

  关键词:保底分账

  为香港电影贡献了三个亿

  业内有个说法,在内地,保利博纳约等于香港电影。按照于冬的话说,香港电影北上发展的这些年,光保利博纳的发行就给香港电影贡献了至少三个亿。这甜蜜成果的起点却实实在在的是一场虎口拔牙,2002年《天脉传奇》,于冬从大佬中影手里抢下了发行权,就是那一役,他率先在发行市场做起“保底分账”制度,从此打开了这场生意格局。

  南都娱乐:《天脉传奇》是不是你这些年发行合拍片(香港电影)最难的一次?

  于冬:应该说那时候就是挨打的,毕竟刚起步嘛。上片的时候,我定一个档期,中影来个大片《蜘蛛侠》顶我,我错后一个时间,它也错后,我再调,它还调,就是要追着打。这个真的没办法。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多电影院,基本就是单厅,大片一千多位,小厅六十,所以一排小厅就真的死了。香港那边也设了很多困难,不放心大陆的市场,一本一本地给你拷贝,连洗片的时间也不够,我被迫北京、上海分头洗,还是耽误了一天。本来就是抢时间、抢档期、抢戏院,抢媒体宣传。《蜘蛛侠》影响很大,但我们总算绝处逢生,闯关过来了。

  南都娱乐:但能从中影手里抢下发行权就很了不起啊。

  于冬:因为中影不保底,我保底。我给钱嘛。以往这种片都是国有大公司来发,人家凭什么给我呀,那个小公司,明天跑单了,钱收不到怎么办?我就提出来要保底,基本上是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了,就是孤注一掷。最后折算下来起码要做三千万票房才不赔。主要是对这个片有信心,动作片,当时《卧虎藏龙》的余威又还在,差不多原班人马,鲍德熹导演。

  南都娱乐:你有没有算过这些年发行香港电影的成绩单?

  于冬:2003年以后,我们开始大量地接香港电影内地发行,应该说这些年贡献还是很大的。有一次我跟唐英年碰上,他当时还是财政司长,成立了一个电影基金,他拨款三个亿,有一个专门委员会去管理,有项目才给钱,我就跟唐英年说,我这几年做发行,我一家公司都至少为香港贡献了三个亿了,他说,啊,真的吗?(笑)

  南都娱乐:这个市场人脉关系重不重要?

  于冬:这个行业是做不完的,而且没有门槛,谁有钱都可以找导演、演员拍,没有一定的规矩。资本时代的到来,就是“你需要多少钱啊?“好,给两亿。”当然,我也有我的优势,也有“便宜百分之十也要给于冬”这样的电影,因为在业内,大家都知道,我出价永远不是最高的,但永远是肯付钱的,会签合约,算数、讲承诺。

  南都娱乐:现在你与香港电影的合作模式是不是有一些变化?

  于冬:化被动为主动。去年《窃听风云》是一个点,这实际是一个港片嘛,但投资是我的,版权是我的,未来的片库也是我的。这就是港片的变化,而且我还在香港成立发片公司,拿着香港电影在东南亚市场实现返销。因为大陆变成了主导市场,当我的发行已经占到超过你投资比例的50%了,你说我还是一个买片方吗?我都变成老板了。这是香港电影的一个转型,也是内地市场成长的结果,也是整个产业成长的结果。

  关键词:文艺电影

  陈凯歌说我是推销员之死

  垄断香港电影发行,保利博纳完成了原始积累,这时候的于冬看上去像不折不扣的商人,但他偏偏是很多文艺电影导演的“福音”,当贾樟柯饱尝“一个好人”对抗满城黄金的孤单后,找到的合作力量是于冬,《二十四城记》经由保利博纳迈进院线。当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几番易手后,也是于冬接了过来,还以商业电影的宣传模式和投入来为他摇旗呐喊。究其原委,于冬说,他骨子里还是个文学青年。

  南都娱乐:很有意思的是,在商业时代,你还发行了很多文艺片。

  于冬:我骨子里就是文学青年,从小喜欢语文,读书也是偏文史类的书,有一种韧劲,再加上经不得人夸两句好话,面子又薄,所以发不出的片通常找我,卖不掉的片也都找于冬。《立春》、《孔雀》、《太阳照常升起》,都是找了很多人,谈了很多遍,第一,人家躲;第二,人家不肯接招。我呢,工作又努力,还给出钱保底,还包发行费,那肯定找我啦。其实我的一种理念和责任是什么呢?就是人家拍这个片子虽然不赚钱,总会有以后吧,总会有未来吧。你现在年轻嘛。就像贾樟柯这样的导演,都是跟我同代的,不出意外的话,我活多久他就活多久(笑)。大家时间都很长,都呆在电影业里很长。这样的导演,能支持就会支持。

  南都娱乐:你会跟那些导演说实话吗?告诉他们票房肯定不好。

  于冬:我是非常尊重这些导演的,不赚钱,票房不好,其实他们心里都比我清楚这个事情。他们就是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还为他尽心尽力 ,所以他已经满足了,看到片子在电影院里放。每一次发片的经历,你跟导演沟通,他拍电影的理想、想法,你慢慢会接受,你慢慢会爱上这个电影。虽然从观众角度来说,这个片子不会卖大钱,但由于你爱上这个片子,你就会奋不顾身地为这个片子奔波。陈凯歌都说我是推销员之死。当年发行《和你在一起》,他就说于冬他妈的真挺有意思的,每天背着个拷贝哪儿都跑,哪儿都一顿大酒,从早到晚,三顿酒,谁受得了?

  南都娱乐:不过确实有成绩。

  于冬:嗯,像《孔雀》那个年代,能过一千万票房是很不得了的。但我接着跟院线说,“我下面有一个片,《我爱你》”,院线说“我也爱你”,我说我这片名叫《我爱你》,(文艺片)就是这样,这么多年,反正我是经历过整个行业的低谷的,也不怕。那些导演,我现在可以说他们的第一部电影是我发的,陆川的第一部电影《寻枪》、徐静蕾的第一部电影《陌生女人的来信》、顾长卫第一部电影《孔雀》、张一白的《开往春天的地铁》……

  南都娱乐:现在来看,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在发行方面算不算失败?

  于冬:姜老那部电影,我是倾其所有地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成绩不一定满意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是为此付出了的,挺好。是有赔,但不会赔那么多。毕竟,比较起来,那些投资方赔得更多,因为我只保一个底嘛。但对我来讲已经有一种愧疚了,如果预期得好一点,准备得充分一点,我们接戏的时候,只有离上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关键词:《十全九美》

  最得意的是小兵立大功

  去年一部《十全九美》,被誉为是扔进电影市场的土炮弹,赚得盆满钵满的结果让于冬笑开了花,像这样“小兵立大功”的案例,是他最得意的事情。之所以会有奇迹发生,于冬归功于多年来他都战斗在第一线亲力亲为的经验教训。

  南都娱乐:《十全九美》算你在发行上的得意之作了吧?

  于冬:韩三平老说我腰里挂着两手榴弹,随时准备好,往市场就扔了。片子不好,就把宣传做好,找到空当就行,机会一来,赶快就上了。这就是小片的做法。《十全九美》赶在奥运前发,这算是我的一句话。

  南都娱乐:当年发行《我的兄弟姐妹》也是很有特点?

  于冬:嗯,《我的兄弟姐妹》在广西上片时,离全国上映已经晚了很长时间,广西正好发大水,淹了很多的住宅,洪水刚刚退去,电影上片,当地宣传经理,就推出了广告词,“我们挡住了洪水,但挡不住泪水,《我的兄弟姐妹》倾情上映”,哇,票房大卖!这种发行上的智慧啊,是拍电影的人想都想不到的。

  南都娱乐:你是不是最得意“小兵立大功”的案例?

  于冬:对!我还在北影厂做发行时,有部电影叫《与往事干杯》,很文艺的电影,但在山西太原就拿了40万票房。当时整个山西省只给我一万块钱,买一个拷贝,我就不信邪,一个省只卖一个拷贝?我就跑当地做了很多宣传,最后电影放了两个月,历经暑期档,遇到《狮子王》,但每天都收几千块,周末也能过一万,最后就40万。

  南都娱乐:你现在还亲力亲为跑第一线吗?

  于冬:十年的博纳,亲力亲为的话,我起码八年吧。再加上我在北影厂的六年,十四年了吧。这两年我是不怎么跑戏院了,但是大的片子我还是会定海报,定广告词,做策划。现在不可能只发一个片子,连发二十几片也有。但如果老板也是满街跑,员工也会培养这种能力。

  于冬的文艺情结

  如今的保利博纳,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电影发行公司,它变成了集投资、制作、发行、院线、演艺经纪于一体的娱乐王国,于冬在为他未来的公司上市继续做“商人”,愿景的最后,我还是对他骨子里的文艺情结印象最深,他说自己最终的目标是回电影学院,应该能当个副教授,把多年职业生涯汇总传授给热爱电影的人,这一课,相信很多人都会去听。

  

责任编辑:布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