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方空台烘托昆曲之美、展露《玉簪记》之款款深情是舞台设计王孟超、灯光设计黄祖延等诸多大师合力追求的效果。用至简的舞台包容了无穷意蕴,《玉簪记》对于写意昆曲的展示达到了至高境界。
王孟超 |
用最少的东西来表达
王孟超,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的舞台/灯管设计硕士,作为台湾著名现代舞表演团云门舞集的技术顾问,曾为众多现代舞蹈作品设计舞台,诸如《风景》、《水月》、《流浪者之歌》等等。
简约的风格、干净的线条,青春版《牡丹亭》用现代的舞台空间手法成功营造了古典的意蕴,被放大的字画完成了舞台空间的自然区隔,没有立体的墙也没有屏风,甚至有时连幕布也没有。“《牡丹亭》很成功,《玉簪记》我们尝试着再朝前走。”
王孟超告诉记者,《玉簪记》里,书法、绘画与昆曲行云流水的配合依然是舞台设计的最大亮点,一幅字、一张画,就是整个舞台空间的主要表达方式,配合灰色简约的地板、侧幕,淡雅、清透的感觉不仅暗示了《玉簪记》特有的宗教意味的故事背景,也给观众留下最大的感受空间。
像《琴挑》一折,书法家董阳孜的草书“荷”字被放大投影在背景上,在观众看来,硕大、变形的字体有些像“荷花池”,虽不具象,却有效完成了对男女主人公花前、月下,以琴传情的场景描摹。
《秋江》一折,除了背景上淡入淡出的“秋江”狂草,舞台上只有主人公和两位船夫,风浪里追逐的两艘小船用船桨和演员的步伐、身段来意会,江水的流动感、男女主人公起伏的心情与背景等巧妙呼应。
王孟超说:“为了对舞台空间进行一定的区隔,我们在舞台上悬挂了一些字幅,字幅的内容有些暗示,有些反讽,烘托的效果也很好。”
我们一直在做减法
“《玉簪记》的灯光与一般传统戏的大白光不一样,与现代戏色彩变换丰富的灯光也不一样。我们一直在做减法。”灯光设计师黄祖延告诉记者,一般传统戏的舞台灯光是比较亮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作了不少现代尝试,像灯光的层次感、明暗对比、高低潮起伏等都非常有效。
“《玉簪记》的灯光在色彩上追求清透、变化上则是轻柔。”黄祖延说,《玉簪记》以雅致简约为特色,灯光的色彩为此减了再减,采用的都是透明色,即使用到粉红、粉绿等色彩也是淡到几乎看不出来,高净度的灯光不仅能够将淡雅的服装色彩有效还原和衬托,还通过侧光等角度的变化使人物的舞台效果更为立体。
“与《牡丹亭》有神鬼的场景变化不同,《玉簪记》有条件做得更简化。”黄祖延说,没有刺激的色彩也能让观众留下视觉的突出感受,这样的简化挑战其实是很大的,很多灯光的变化低调地处理在舞台的地板上,花影扶苏、风动枝摇的感觉虽不易察觉,却充满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