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娱乐频道 > 好莱坞频道 > 2012世界末日 上映时间:11月13日 > 相关新闻

《2012》全球上映 里程碑式的灾难大片(图)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09年11月13日15:13

  由好莱坞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执导、耗资2亿美元的灾难片大作《2012》今日凌晨在中国与全球其他地方同步上映。纵观2个半小时的影片,艾默里奇没有像上一部《史前一万年》一样让观众失望,他将《后天》中的所有精彩元素大大发扬升级,堪称是灾难片代表作。

  立体展现灾难元素

  艾默里奇在《2012》里给所有立志拍灾难片的导演和制片商们上了一课,拿出了一部标杆式的范本。《2012》中,自然灾害不再是单一的地震、海啸,而是具有全球观、联动性的综合展示。先是全球变暖,造成地壳运动,引发地震、火山爆发,继而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啸——一步步将地球毁灭的整个过程用镜头呈现。《2012》成为灾难片的视觉要素的集大成者,既有全景式的扫描,也有身临其境的主观视角,错落有致,节奏感极佳。在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全球经济衰退的现状下,恐怕短时间之内很难再有同类题材的电影能够逾越《2012》的规模和技术高度。

  全球化的先进视角

  《2012》为灾难片这一类型片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新标杆,同时在视角和世界观上也是一大突破。它摆脱了灾难片一般只在某国或者某地区的小打小闹,而是站在全球视角进行俯瞰。影片中艾菲尔铁塔、美国白宫、西斯廷教堂等各地的名建筑一一被火山、地震、海啸毁于一旦的时候,一种整体性的危机感被真切地传递到观众的心里。而解救灾难之道也同样是基于全球化的角度。人类为了进行自我救赎,消除了国家之间的隔阂与偏见,进行了通力合作,共享资源建造救世的方舟。这种全局的眼光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带有前瞻性同时又没有脱离现实,达到了关照现实和警世的深度。

  中国元素运用恰当

  因为在中国上映,《2012》中的中国元素的运用成为另一个关注的焦点,甚至有文章表示《2012》中中国成为了救世的关键。实际上,中国的主要作用在于中国成为救世方舟的建造地和承建者。地点选择在四川某处,原因在于只有中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影片主角也是在藏族同胞的帮助下登上了方舟。虽然起到根本作用的还是所谓的美国式的英雄,但对于中国作用的正面肯定在其他好莱坞影片中也是很少见的。

  故事情节尚欠完整

  当然《2012》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花了过多笔墨在末日景象的描绘上,导致讲述故事的篇幅捉襟见肘;线索太多,使人物塑造上肤浅得很。故事的完整程度不如《后天》,人性的刻画差于《泰坦尼克号》。《2012》主线内容就像绝大多数灾难片一样,在主人公杰克逊身上灌注了美国式的英雄主义,非常俗套。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处理主题上显得有些矛盾和彷徨,一方面想讽刺政客们率先为自己留下珍贵的船位的自私和狡猾,抨击10亿欧元一张船票背后的政治腐败和贫富不均;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让影片对人性太过绝望,刻意安排让美国总统和意大利总理与人民同存亡,牺牲在灾难中,同时让黑人科学家最终当了人性的代言人,打开方舟,接纳更多求救的人。看起来兼顾两面,其实弱化了影片的思想深度。

  本报记者周铭
责任编辑:布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