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导演 |
新人电影节(以下简称新):《旅程》这部电影是您的长片处女作了,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往往带有自传的色彩,当初为什么选择拍这样一个故事?在其中又倾注了哪些自我的体会和经历呢?
杨超(以下简称杨):《旅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年轻人离家出走,去外面飘泊流浪的故事。这部片子的精神来源是我的两个童年意象。我以前曾经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离开熟悉的城市,一个人走到原野中去。从那时候起,心里就有一个意象,很高的天,很广阔的田野,很小的人。另一个意象就是从火车车窗看出去的移动的景象。小时候很喜欢坐火车旅游,经常在窗边一坐几个小时也不厌烦。所以后来拍片子最主要的就是要传达这两种意向——人走在天地间的感觉,和移动的火车车窗像一个画框的感觉。故事还是次要的。
新:《旅程》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式的公路片了,相比美国公路片所体现的那种反叛精神,欧洲公路片表达的那种疏离,孤独感,您的这部公路片表达的是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呢?
杨:这部片子一开始想要表达的是青年反抗社会,这是一个写高考落榜生的一个很特殊的题材。想要写这一群在正常的社会体制中被压制成一种畸形精神状态的年轻人。最初的这对主人公就像美国片里面经常描写的“two against the world”。但随着“旅程”的展开,我觉得仅仅站在青年的角度质疑社会是肤浅的,我转而去关注这两个情侣在走过同一条路时产生的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去写这两个人之间的分裂和背叛。我觉得这个主题比一开始的那种盲目反抗对于中国的现状来说要更深刻,也更真实。
新:在《旅程》的结尾,陈思绪回归了高考这条路,而郭萍则一个人默默地离开继续她的旅程了。这样的结局体现了您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一问题的什么态度呢?
杨:对于陈思绪我当然还是批评的态度。他的行为就是中国男性,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典型表现。他们年轻的时候由于荷尔蒙分泌,而习惯于例行公事地反抗,一点荷尔蒙的分泌下降了,他们就回到那个体制中去,做最忠实的一分子,坚定地去压迫后来的反抗者,一大堆的宋江。至于这个女孩儿,她当然是有希望的,但片子是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观众也许看不到女孩儿的这些心理和未来,这部影片主要描写的还是这个人之间的这种状态和关系。
新:在您的理解中,女性会比男性更忠于理想主义?
杨:女性比男性更接近上帝和自然。
新:在拍完《旅程》之后,您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拍新的电影,后来您拍了一部主旋律的儿童片《小英雄雨来》,从拍小众电影到主旋律商业电影的转变,是您对现实的妥协,还是在等待时机?
杨:我现在可以说是在一个十字路口彷徨。在《旅程》之后,对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有一种比较乐观的期待,当时很想做像塔尔科夫斯基这样的人物,一生只拍8部电影,当时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好,就可以一直拍像《旅程》这样的艺术片,完全不去理会观众的反应,不与市场交流。后来发现,这是很困难的。
所以,拍摄《小英雄雨来》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意愿。但它对于我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首先,拍这个片子是出于一个导演内心的需要。拍摄是导演的生活。导演如果长期不拍摄,就离开了电影最活跃的那一部分生活。所以我选择了这个可以用胶片拍摄电影的机会。同时,这对于我作为一个导演的专业素质是一次拓展。《旅程》只有92个镜头,而《小英雄雨来》有1200个镜头,我想用这样一部主旋律的商业电影来向自己,也向市场证明,我可以拍得很快。而且《雨来》也为我赢来了拍摄下一步大成本艺术片的机会。所以我在这个十字路口上也很彷徨,不过即使我拍商业片,也要拍那种引领式而不是讨好式的,而我心里一直知道自己下5部艺术电影的题材。
新:回看《旅程》,有没有什么缺陷的地方?
杨:《旅程》的问题太大了,它是一个我在自发状态,而不是自决状态下创作的片子。它剧作上就有挺大的问题,当时的剧作能力有限,对主题的阐发不够清楚。拍摄的风格稍显矮板,尤其是在拍过一些快电影之后回看这个片子,觉得它可以稍微灵动一点,稍微带一点活力。 制片和表演的控制上也很有问题。总得来说,《旅程》是一块璞玉,内核是很好的,但有欠雕琢。
新:能跟我们谈谈您的电影启蒙吗?
杨:我的电影启蒙当然是来自于录像厅,高中看了2、3千部录像。刚开始是一个朋友带我去的,这个朋友后来也考上了电影学院,现在也是导演。当时听他给我描述《至尊无上》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硬币落下的特写镜头,他的描述第一次让我感觉到电影不是我们日常看故事那么简单。后来我去看这部录像,看完整部电影就记住了那个镜头,从那时候起开始关注电影里艺术的元素。后来因为整天泡录像厅,高考落榜了,就想这几千部录像应该有它的价值,就报考了电影学院,第一年没有导演系,就考了编剧,二试没过。第二年有导演系了,就非常幸运地考上了导演系。
新:请您说两句对新生代导演的寄语,对电影节的祝福。
杨:你们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蓝光时代让看电影变得很方便。同时,中国电影市场步入了一个黄金10年,这样的环境给了你们一个比以前几代导演都要好的机会。对于想要学电影的新导演,我想要提醒的就是“看和拍”,要以超出普通票友和观众的心态去看大量的电影,而拍摄是导演的生活,只要以这两条腿走路,任何人都可以做个导演。
你们的新人电影节关注的是新生代导演的处女作,这样的电影节当然是最好的,最值得关注的。任何从观众中提取导演的电影节都是最值得珍视的。它建立了一个欣赏电影和制作电影,创造艺术这两个大领域之间的一个桥梁,这种的电影节是永远都有需求,有生命力,而且会一直成长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