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当地时间9月12日晚落下帷幕,颇受争议的《黎巴嫩》最终夺得金狮大奖。让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引以为傲的是,作为一个标榜严肃电影艺术的老牌电影节,威尼斯在追赶新技术方面领先所有人一步,抢夺天机地设立了电影节历史上第一个3D奖项。尽管把3D影片选做开幕片的是事事敢为人先的戛纳,可当威尼斯设立了这一奖项之后,3D带给电影工业的革命似乎才轰轰烈烈起来。而威尼斯始终在夸耀的另一点是,今年共有71部影片把全球首映选在这里,即平均每天都有7部新片在首映!
马可-穆勒表示,他们不会去跟多伦多竞争电影市场的交易量,威尼斯更注重的是提供一个平台。但其实他最津津乐道的两大亮点,也都有很很多远非看起来那么美好的现状:3D革命刚刚开始,谈成功为时尚早;威尼斯对于产业的影响,就算仅仅是成为一个全球秋冬公映影片的最佳首映平台,其组织的混乱无序,基础服务信息的漏洞百出,都亟待改善。
3D电影:革命尚未成功
3D作为被本届威尼斯狠狠表扬的对象,在整个电影节期间被反复提及,仿佛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了3D电影统领的时代。但究竟一项新技术引起的行业革命要多久才可以成功,大家都深知那不是短短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涉及到众多传统拍摄和放映设备的淘汰更新,同时,现有市场缺乏有标准行业规范的3D摄像器材生产商,而从业者中也极度缺乏熟悉3D器材操作的技术人员,这些都对3D的发展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一共有3000家3D影院,而其中的1600家都坐落在北美地区。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影响,使得许多影院增添3D设备的计划搁浅。对于欧洲这种电影工业发展较早,影院设备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 ,3D设备的添置仍是一件大事,否则威尼斯电影节也不会一直炫耀,到了2011年新的电影宫落成后,威尼斯就将是唯一一个拥有4K-3D银幕的国际电影节了。
事实上,3D摄像器材仍在一个研发阶段,慕尼黑P+S Technik公司常务董事Andreas Dasser说,“很多早期的设备都是自制的。但增长的市场表明,现在需要更多的设备,现在,如果你想要拍摄3D电影,你可以买一台提供标准质量的设备以便正确的拍摄。”Andreas Dasser说P+S Technik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售出30台设备,在欧洲至少有10台。P+S Technik公司公司已经提供了3D镜面钻机或者分束器等3D设备,目前正在致力于另外两种3D镜面钻机:并排侧广角拍摄设备和轻质的3D镜面钻机用于手持稳定拍摄。
但其实放映中产生的难题,才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桎梏。影院设备的更新将是一笔天文数字,放映技术和设备也是对软件和硬件的双重考验。德国的Fraunhofer集成电路研究所和好莱坞Technicolor公司(法国的媒体巨头汤姆森公司是其母公司)是少数拥有雄厚资金,可以集中开发数字电影、3D和内容管理, Fraunhofer研究所正在致力研究数码电影和立体三维。该研究所的数字影院小组由齐格弗里德-弗塞尔博士领衔,正在开发3D摄影机和记录系统以及用于事前处理和编码的新的计算方法,使数据的工作更有效率。成果可能在2010年面市。同时进行的开发还包括,如何让字幕在3D影片上看起来更清晰等。
同时,3D技术对于所有导演来说,都是一个考验,他们要习惯将3D合理应用于影片,而非单纯视觉上的效果冲突。2010年,全球将有数量可观的3D影片上映,今年在威尼斯放映的《神秘洞穴》和《战栗空间》等恐怖片,更是下个月就会面世,从威尼斯观众的反应来看,这两部影片尤其前者的3D技术简直若有似无,也许一些票房失利的3D影片,反而是件好事,可以给拼命冲向3D的丧失理智的从业者降降温。
即便如此,3D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英国的广播电视公司Sky计划在2010年推出3D电视频道,BBC公司也在考虑将3D技术运用到旗下的作品当中。今年早些时候结束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其实已经采用了法国的Binocle提供的3D设备。
意大利本土电影《巴格里亚》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片 |
威尼斯市场:同志仍需努力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 ,马可-穆勒非常聪明地在主竞赛单元提交了一份看似平淡,却又很好地平衡各方需求的名单:一如既往地亲美国,但选择的6部电影都是游走在大制片厂体系之外的独立电影或低成本影片;一如既往地亲亚洲尤其使中国,但将中国内地的4部影片全部放在了关注度较低的地平线单元;对待欧洲,则流露出传统电影节的高姿态,选择的净是克莱尔-丹尼斯,雅克-里维特这种艺术片导演,对于那些一直抨击他不支持本土电影的意大利媒体,他精心贡献了一次多年来最强大的意大利电影单元,而对于他看似故意疏远的好莱坞,则有众多高规格的首映来向他们示好。
本届威尼斯首映的每一部影片和片段,背后都有着一个周密的影片推广发行计划,简单点说,都有一个近在咫尺的上映日期,所以马特-达蒙的《告密者》,乔治-克鲁尼的《以眼杀人》才会如此开心地来到威尼斯,即无需承担主竞赛单元的压力,又有现成的全球新闻记者守候在此,对于下个月即将上映的影片来说,无法再找到一个更好的首映平台了。而其他单元的每个人,也绝非天马行空的随意设计。被授予影人最高荣誉奖的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在电影节期间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他的新片《敢死队》,出席3D颁奖仪式的日本恐怖片导演清水崇,主要是为了向观众展示他那个短暂的片花,《战栗空间》10月就将在日本公映了,如果威尼斯可以产生任何一些积极的正面的反应,对于该片的票房都将是一剂强心剂。
可是,就像我们在电影节期间遇到的那些拿着拍排片表运动转向的记者一样,买家也被威尼斯电影节混乱不堪的组织和漏洞百出的基础信息搞得晕头转向。你在电影宫遇到不同的工作人员,会给你截然不同的方向去找同一个放映厅,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指的是对的。放映期间,字幕无法放映,中断放映,都是时有发生的事情,放映厅不够多,买家和影评人只能跟所有媒体记者一起在烈日下排半个小时的队去等一场未必有座位的影片。第二天一早加映的影片,在前一天深夜才会有一张纸送至邮箱以示通知,要知道,不是每个记者都有邮箱的。而安保工作完全随性而来,门口的保安认真起来挨个开包检查,随意起来大家鱼贯而入也没人阻拦。另外,对于一场全球媒体关注下的首映,红毯必不可少。威尼斯的红毯短得出奇但是也混乱得出奇,闭幕式的红毯上,在现场保安重重的情况下,一位史泰龙的影迷居然冲进了红毯向偶像索要签名,虽然刚跑到史泰龙面前就被几位彪形大汉拦住,可全场仍是一片哗然。
但其实,最能够清晰明确地对于这种首映平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是威尼斯电影节本身一以贯之的态度,对待好莱坞和其他商业片不要忽冷忽热,若主竞赛单元保持艺术路线,那么市场的多样性丰富性则必须被保证,而重新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能够再度拥有让人一目了然的区别与戛纳和多伦多甚至本国的罗马电影节的优势,则是马可-穆勒和他的继任者急需解决的难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