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望族》制作精良 |
Part2
PK篇
《望族》与《乔家大院》完全是两回事
从拍摄之初到现在的热播,大家都很热衷于将《望族》与《大宅门》、《乔家大院》相比较,而该剧的导演、同时也是《乔家大院》的导演胡玫再三表示,其实三部剧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人物都不同———“《望族》反映的是上海的历史,《乔家大院》讲的是山西,《大宅门》则是关于北京的”。
至于《望族》能否超越自己的代表作《乔家大院》,胡玫称:“虽然都是讲商人,但沪商与晋商有天壤之别,沪商并不只是上海本地的土著商人,而是由江、浙等全国各地汇聚到上海的商人构成。
但胡玫也坦言《望族》的创意是在拍摄《乔家大院》时形成的,“我在拍《乔家大院》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乔致庸的后辈乔英霞这代把生意做到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去的情况,他们在那里演绎的故事非常多彩,当时就想为什么不拍乔致庸孙子的故事,拍出来肯定好看。但是后来看了《望族》的本子,觉得里面的故事更新鲜。它从背景到人物命运都颇为复杂。而从我的心情上讲,《望族》是《乔家大院》的延续,但是从故事来讲,两者没有任何的连带性,完全是另一回事。”
Part3
质疑篇
细节不够上海味?爱情故事太老土?
《望族》目前正在央视八套热播,从目前播出几集来看,《望族》颇得好评,不过也有部分观众提出了异议。
杜清远不像南方人
对于王斑、富大龙以及殷桃等人的表演,大多数观众表示赞许。不过对于王斑扮演的杜清远一角,观众则有异议,认为这个人物太不符合无锡人的性格,反倒像一个北方人,“一个刚从小地方去十里洋场大都市上海的男孩子不会这么多管闲事的,一个生长在江南水乡的男孩子性格没有这么张狂,而男主角的性格反而更像北方人。”
细节太不“老上海”
“老上海”味道是《望族》剧组竭力打造的,不过却有上海观众挑刺称其很多的细节破坏了老上海的味道,“镜头出现了关押男主角的警察局叫福州路警察局,福州路是上海在解放后改的路名,那个时候不叫福州路。”“上海人最爱吃的有一道菜叫油爆虾,是用河虾做的,而女主角那个大老板父亲竟然亲自下厨做红烧小龙虾,那时候小龙虾还很少,不流行吃。”“那个时代的警察不可能为了一个穷人而检查富人的皮箱,不用穷人辩解,不用证据,早就把穷人抓走了。”“有些上海话配音,感觉很不舒服。”
爱情桥段不新鲜
《望族》一开篇,男女主人公杜清远和王雨秋便相遇了。由于一连串的误会,穷小子杜清远遭遇牢狱之灾,后获善良的女主角出手相救,并对穷小子渐生情意。有观众表示,乍一看这种爱情故事就很没新鲜感,桥段十分老土,“像很多描述上海滩的爱情故事一样,穷小子和富家女,从相互反感到相爱,没有悬念,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