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作曲没有接班人的尴尬局面有了改变,北京曲剧团的老作曲家戴颐生现在已经有了两位“苗头不错”的学生,都是心甘情愿要学北京曲剧作曲的,都想通过努力在北京曲剧作曲领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去年9月,记者的专题调查《花甲作曲家独撑北京曲剧》在本报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音乐作曲界人士都热心地为戴颐生推荐徒弟。
戴颐生说的那两名学生,一位是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的邢音也;另一位是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今年将毕业的贺洪楷。邢音也虽然已经在北京曲剧团工作了4年,但因为从来没有亲自实践过为北京曲剧作曲,所以对北京曲剧音乐的了解仍非常有限。去年9月份,该团团长凌金玉在戴颐生的建议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邢音也独立为正在复排的清装戏《珍妃泪》配器。一方面是让她通过这次创作了解曲剧,另一方面也是为给她施加些压力。
戴颐生说:“因为北京曲剧的音乐在创作中要受到曲牌的限制,所以刚开始邢音也感觉很困惑,我们就鼓励她,用分析她的作品来辅导她。一个半月后,她进入了状态。他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要求他们在写合声时频繁转换,而为北京曲剧作曲,我又告诉她不能频繁转换,太频繁了就听不出和声的效果了。我告诉她,习题是纸上的作业,而现在的实践是要把和声的震动让观众的耳朵听到。这种从课堂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戴颐生非常高兴地夸奖邢音也:“这回练手,她把《珍妃泪》的配器创作得非常不错。最让我高兴的是提高了邢音也的创作兴趣和信心。团里也表示,如果她愿意投身到这个事业中,会全力支持她继续深造。”
戴颐生教另一位学生贺洪楷时,和教邢音也的切入点不同,是先从曲剧的曲牌入手的。戴颐生说:“我先教他写人物的唱腔,让他把《家》里的人物唱腔全都写出来。现在已经全写完了,我选择了他写得还不错的两大段唱腔,是鸣凤和瑞珏的,在他毕业之前让团里的乐队和演员试奏试唱给他听,凌团长已经答应了。我今年已经63岁了,看到他们的成长,我心里就热乎乎的。”(记者 唐雪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