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茶馆相声火了。几十年,相声经历了从撂地、茶馆、礼堂剧场,再到如今的回归茶馆,回归到百姓当中。你看茶馆里,相声演员站在观众面前一捧一逗,你呼我应,台上台下其乐融融。可以说,茶馆相声,天津首屈一指。
日前,记者在纪念于宝林先生相声晚会现场采访了“于家班”的众位演员,听他们讲述老艺人与天津茶馆相声的不解之缘。
1998年,身为相声演员的于宝林,为了让相声重回百姓喜欢的茶馆里,不顾疲倦挨门挨户到相声演员家作动员,先后将陈鸣志、邓继增、佟有为、马树春等几名弟子集合起来,又亲自找到正赋闲在家的演员尹笑声以及黄铁良等,畅谈茶馆相声的大好前景,首次在津门恢复了茶馆相声,而且首演即火,此后成立了众友相声团、哈哈笑相声团,近年来,第三支相声队伍九河相声团也加入了此行列。有评论家称此举为“相声这才回到了自己的沃土上”。从此,天津的茶馆相声日益红火,并成为天津的一道风景线。
近几年,相声茶馆一个接一个地开,相声新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声观众队伍更是不断壮大。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爱在闲暇之时,约上三五好友坐在茶馆里听几段儿相声。可如今茶馆相声火了,听众们乐了,于宝林老人却没了。提起老人,佟有为回忆起许多故事。他说,那是一个只知道相声的老人。上了台特机灵,下了台回家,得,常常朝相反的方向走,令人哭笑不得。
“相声好像渗透到老人的骨子里,”佟有为说,“‘文革’期间不能说相声,老人就卖冰棍儿,这卖冰棍儿的吆喝声也与众不同,他学《卖布头儿》的韵和节奏,把冰棍儿的种类编进去,什么小豆的、奶油的、水果的,冰凉的梆硬的甜丝丝的,好听着哪。一听这声音,人们就都知道于宝林来了,来买冰棍儿的人特别多。”
马树春说,于宝林既爱传统相声又总想着创新相声。每次教会他们一块“活”,都要跟着嘱咐一句,要演出现实的东西来。于是,徒弟们不仅学会了说相声,还学会了把时代的精气神呈现于舞台。
本报记者 刘平 实习生 侯晓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