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丹麦高中学生乔纳斯,安涅特,托克,三年里他们狂热张扬的个性,经历着诗歌,舞会,梦想,拮据的日子,复杂的三角关系所带来的青春痛楚,另一种角度重新解读了易卜生,尼采,哈姆雷特和波德莱尔。
本片耗资相当于3,700万人民币的大制作,成为丹麦史上最大投资。
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清涩,无畏又彷徨。尤其感情上的成长,谁不是在一边学说我爱你一边学着怎么爱的呢?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于没有经验和阅历的少年,用背叛别人来证明别人的爱,用被背叛来证明自己的爱,或者用激怒对方来证明对彼此的重要性。这些恐怕都是学习过程中唯一可找到使用的手段。不断出现的长镜头特写,刻画着那种潜意识里的厮杀与拉锯,彼此都无法忍受的反差。委屈的表情,嫉妒的眼神,透射出灵魂深处的叫嚣:我要报复。如同镜像,在对方脸上看到自己的可怕。然而,这就是所谓的爱情么?说是可怕残酷也好,但因为是少年,所以并不觉得厌恶。这和成人世界的感情角力游戏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早熟聪慧如安涅特,也不过一颗敏感玻璃心,爱情还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每个人或许站的起跑线不同,可是都还是要跑一段才能到达终点的。
就电影本身来说,很细腻。爱人与利他主义,并不是那么对等。别人,都是他们的配角和道具,玩笑成了匪夷所思的战争,却挂着“以爱之名”的幌子。丹麦人毕竟离北极更近,远没有那么多地中海式的浪漫情愫。这部冷静沉思之后的作品,凝重得让电影院的气息仿佛进入了冬季。两败俱伤的结局,没有人能够承受,可是谁又能左右心中的自我膨胀呢?
Nils Malmros是丹麦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神经外科大夫。他1944年10月5日出生在丹麦奥胡斯市(?rhus)并且一直在奥胡斯度过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除了曾经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求学和短暂工作一段时间,他几乎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全部在这个城市,正是因为如此,奥胡斯人亲切得把他称为“奥胡斯的记忆宝库”。许多丹麦观众都是看着这位天才级著名导演的电影长大,他的作品曾多次入围柏林金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