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灯官油流鬼-法国女导演与中国皮影的美丽邂逅

2009年06月17日09:5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国际在线

  一出古老的包公戏,老套的冤情得平反。当法国导演邂逅中国皮影戏,一出《铡判官》有了不一样的讲述方式,连名字都改为了《灯官油流鬼》。日前,这出有了“现代味”的古老戏剧在朝阳九个剧场小规模演出了三场,场场爆满,不禁让人对该剧的法国导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东单的一家小吃店,记者采访了这位瘦小的法国女孩旦梅。

灯官油流鬼代替包公成为关键人物
灯官油流鬼代替包公成为关键人物

  花旦的旦 梅兰芳的梅

  原本约好的咖啡馆因故没有开门,旦梅有点不好意思,“看来我提供的地方有问题,现在由你来做主吧。”于是,我们在一家小吃店坐下,她向老板请求背景音乐声音小些,语气里充满了北京妞的直爽劲头。

  旦梅本名萨拉·奥本内姆,问她中文名为什么起旦梅,她笑起来,“说不清楚,不过你可以这样理解,花旦的旦,梅兰芳的梅。”说起自己与中国戏剧的结缘,旦梅相当轻描淡写,“我上大学时学的是戏剧,然后又学中文,所以把两个拼在一起,就成了我后来的研究方向中国戏剧。

  三年前,旦梅来到中国,开始她真正中国戏剧的研究之旅。三年来,她往返于中法之间。在法国,她做翻译、做导演助理、做戏剧文学顾问,挣足了来中国的旅费,她就又飞回中国,到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等地探访和研究鬼戏。“我对鬼戏特别感兴趣,中国的鬼戏一直传承下来,在法国,人们已经很难看到这种古老的戏剧形式了,可能这是吸引我来中国学习的原因吧。”

  毕业论文就是《铡判官》

  《灯官油流鬼》取材于中国最脍炙人口的“神怪”戏《铡判官》,而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旦梅研究生论文写的就是《铡判官》。这当然不是什么巧合,对于这出戏,旦梅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情结,“在所有的包公戏里,包公是天、地、人三界通吃的,即便阴间有了冤案,也是阴间的人到阳间来告状,但在《铡判官》这个戏里,包公却第一次亲下阴间来断案,我对这点非常感兴趣。”

  三年的探访,旦梅在中国各地看了很多《铡判官》,故事内容和讲述方式的雷同,让她有了自己去导戏的想法。“我那时候就在想,每个导演对剧本都有自己的解读,而我来导演《铡判官》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吧。”

  不过,真正开始《灯官油流鬼》的剧本创作却是在旦梅认识了韩非子皮影剧社之后。这个以从事皮影、布袋木偶和套杆木偶表演为主的剧社,由戏剧家和诗人韩非子1992年在哈尔滨创立,是北京仅有的两家皮影剧社之一,也是惟一一家独立的皮影剧社。“我看了他们的演出后,突然觉得用皮影来表达鬼很合适,有很多人无法做的动作,皮影都可以表现。皮影绝对适合演绎这出戏。”旦梅回忆道。

  包公成配角 阴阳大翻转

  有意思的是,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并不是旦梅创作之初所想的用皮影来演绎鬼怪,正好相反,阴间和阳间做了根本的调换。“当我开始与皮影剧社的创始人韩非子老先生合作编写剧本时,我突然觉得应该用皮影来表现阳间的人。因为在戏中,阳间的人都是被动的傀儡,被阴间的人所左右,比如阴间的判官改了生死簿,阳间的官老爷就判了冤案。”

  在《铡判官》原有的戏文里,包公来到阴间与张判官和阎君都有碰面。在新版本的故事里,包公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阴间也会无助和孤独,而阎君更是被安排成了有事不在,根本没有出现,给了张判官擅自篡改严查散生死簿的机会。小人物“灯官油流鬼”取代了无所不知的文曲星包公,成为了主角,对柳金蝉和严查散的冤案平反起了关键作用。

  这样颠覆原版的设计,其实是旦梅早有的“预谋”:“我当年在写论文的时候,就对油流鬼这个人物特别感兴趣,如果不是他,包公无法知道真相而为冤案平反。我并不想把这个戏做成传统的包公戏,因为包公已经是一个神了,离观众太远,而灯官油流鬼这个小人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他遇到强权也会惧怕,遇到冤情也会同情,他最终做出的选择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磨合后希望搬上更大的舞台

  当包公下阴间后,包公人在前面唱,后面皮影展示十八层地狱的“刀山”和“油锅”,人影交错,煞是有趣。旦梅告诉记者,不同于人们常见的陕西关中皮影,整出戏都是色彩浓烈的东北皮影风格。而9米的布景,50多个皮影也是韩非子剧社的师傅们用三个月的时间赶制出来的。

  两年时间5个版本,旦梅说《灯官油流鬼》离不开所有人的帮助。韩非子先生不失平仄古韵的戏文,北京京剧院青年剧团演员的鼎力加盟,京剧老前辈张少华的提携,和特意从唐山赶来做舞台顾问的皮影大师齐永恒的考量,都让旦梅感激不已。“如果没有这些大师级人物的帮助,这个戏根本不可能成型。”

  “我们仍然需要磨合”。尽管演出已经结束,旦梅却希望这只是她和《灯官油流鬼》的开始,“希望改进后,能在更大的舞台给更多观众呈现。”

  对中国各地方鬼戏无限热爱的旦梅,也谈到了自己的担忧:“现在还能看到这些戏曲,但可能不久的将来就看不到了,我不希望这些戏曲因为古老而被搬进博物馆收藏,像个工艺品一样让人们参观。所以,我愿意看到这些古老戏剧有所改革,希望他们能一直在民间生存下去。”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徐菲)

(责任编辑:炊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