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顾名思义平等对话。本单元一方面聚焦行业内具体操作运营的方法、最具指导性的经验分享,如本届讨论的“亚洲区域合作的多元方式”;另一方面,圆桌也是开放性讨论电影观念、讨论电影创作现象的重要场合,平等的对话、尖锐的碰撞是这个单元的特点。
电影圆桌
第一场:亚洲区域合作的多元形式
时间:2009年6月15日 9:30-12: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论坛大厅
内容介绍:
亚洲制片人网络是一个旨在促进亚洲电影合作的制片人共享网络。亚洲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既有相通的文化背景与市场,并有共同的创作资源,又可降低投资风险,显然为合作提供了优厚的先天条件。但是与不同国家的合作还是存在许多不同的方法与规则。本次APN会议不仅将亚洲合作的资源、富有合作经验的亚洲公司、有条件提供合拍或协拍资源的中国电影厂/公司或机构呈现给业界,更将侧重与业界分享在中国合拍或协拍有哪些方法与便捷之路以及建议。
嘉宾主持:
王中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演讲嘉宾:
井關惺,Tara Contents Inc.制片人
黄建新,中国导演
贝内特•沃尔士,美国制片人
朱利安•阿尔坎特拉,Corona Picture高级制片人
李治允,韩国制片人,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中国驻在员
于冬,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二场:“新浪潮”50年•继承或颠覆
时间:2009年6月16日 9:30-12:00
地点:银星皇冠酒店银星厅
内容介绍:
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法国“新浪潮”以颠覆传统电影工业与美学、关注创作者内心真实、强调摄影机是导演手中的笔为发端;“新浪潮”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极富创意与天才的法国导演,如让-吕克•戈达尔,特吕弗、阿伦•雷奈等享誉世界并永存电影史册的大师。新浪潮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同样意义深远,第四代和第五代的电影语言革命与新浪潮遥遥呼应,王小帅、贾樟柯等年轻导演更是在新浪潮影片的浸淫中成长。但是时代变迁,观念演化,50 年后,“新浪潮”的意义是否还一如既往,是否已经影响甚至阻碍了法国与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是否后还需要“新浪潮”观念下的创作?如果还需要“新浪潮”的观念,究竟应该如何取舍?50 年后的这种总结与讨论对中国电影创作与世界电影格局,将极具建设性。
嘉宾主持:
徐枫,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演讲嘉宾:
让•米歇尔•付东,法国《电影手册》杂志主编
裴开瑞,独立影评人(英国)
贾樟柯,导演(中国)
彭浩翔,导演(中国香港)
魏德圣,导演(中国台湾)
第三场:星尚女性电影圆桌•另一种目光
时间:2009年6月18日14:00-16:30
地点:复旦大学
内容介绍:
90年代以来,新一代中国女性导演逐渐形成群体,她们呈现了不同的风格,并在商业电影与独立制作之间都有自己的身影。她们的女性身份与变革中国的背景,成为国际国内电影文化的独特现象,并被广泛关注。本次讨论会将聚焦这些女性导演,向国际集中展示她们的工作与成就,而她们的经验与困惑也将通过交流对谈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主持人贾樟柯以男性同行的视角与诸多女性导演对话,呈现双重视野中的女性工作。赵静则积两年采访、刚刚完成的《中国女性导演访谈录》,以影评人的身份与第一手资料的视角,与同性别的女性导演在对谈上有所交叉。
嘉宾主持:
贾樟柯,中国导演
赵静,记者,影评人,编剧
演讲嘉宾:
河濑直美,日本导演
姚树华,美籍华裔导演
俞飞鸿,中国导演
刘伽茵,中国导演
尹丽川,中国导演
第四场:市场与立场•年轻力量向左走,向右走——亚洲新人奖特别呈现
时间:2009年6月19日 13:30-15:30
地点:银星皇冠酒店银星1厅
内容介绍:
往往年轻导演从电影节浮现国际舞台,有两种选择:继续在艺术上的追求与突破,出没于各种电影节;或选择与市场平视,投身于市场的洪流中。两种不同的生存究竟哪种更有意义?在面对国际电影节的需求、创作立场与市场的召唤,年轻导演究竟选择哪个方向?又该如何选择?面对市场,需要哪些准备?电影节平台又能给予哪些支持?是否存在一条中间地带:保持个性进入市场?四位亚洲新人奖的中国获奖导演将在五周年后汇聚,探讨折戟的原因、分享成功的经验。
嘉宾主持:
李诗才,《好莱坞报道》亚洲版首席评论员
演讲嘉宾:
朱文,中国导演
盛志民,中国导演
宁浩,中国导演
曹保平,中国导演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