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人士透露,央视在这个月或稍后一点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或结束严肃拘谨时代,变得更为亲民。(6月8日广州日报)
《新闻联播》作为一档新闻类栏目,有过曾经的“辉煌”。
央视从“变脸”角度出发,力图从形式上让该栏目活泼起来,更为亲民,应当说是迈出了改革步伐,也算“众望所归”,然而笔者认为,新闻联播“变脸”更需“换心”。
坦率地说,新闻联播之所以从曾经的“万人空巷”到如今,仅靠行政手段方可确保其收视率的“尴尬”,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其导致“魅力”大减的因素,与栏目结构、播报形式、主播风格等诸多形式上的“陈旧”不无关系,但很大程度上来讲,还是内容的“空泛”,令其在百姓心目中“失宠”。民间有句俗语,或许很能说明问题,这就是对《新闻联播》总结为,“栏目前半段是领导人出访,后半段是国际社会不太平”。话虽然过于“夸张”,但从中也反映出,新闻联播在内容上的确亟需改革了。应该说,百姓关注的才是最大的新闻。那么,什么才是百姓最关注的呢?当然是民生、民情、民意,当然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不可否认,“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每个公民理应饱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但“家事”毕竟是“国事”、“天下事”的基石。只有民生、民情、民意的“家事”成为“事事关心”的大事,“国事”、“天下事”方能和谐、安泰,方能从心坎上与民心对接。而作为传播“事事”的新闻节目,也只有从根本上贴近民众,才是亲民的真正体现。
群众无利益无小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民生、民情、民意即是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的国事、天下事。由此看来,改变新闻联播从形式上换一张亲民的“脸”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换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