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像奖的影帝之争,被认为是张家辉(《证人》)与甄子丹(博客)(《叶问》)之争。谈到影帝之争时,张家辉说:“这个方面我还是想拿奖的,非常想。但我不想弄到自己太大压力。也不想说太多,让别人觉得我没有内涵,太张扬。我想静一点让大家觉得我有内涵一点。”至于拿奖之后会否加片酬提身价呢?他就笑着接口说:“片酬是肯定要加的。”至于20年才拿到奖项的问题,他就笑说:“我觉得没关系,时间在某个程度上可以证明一些事情的,作为一个演员不是说拿奖就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了。”
在演技得到肯定之后,张家辉面临的新问题是语言关。目前,香港与内地越来越多合作,要求普通话演出的机会也增多,比如张家辉最新的作品《红河》,最初导演章家瑞是让张家辉随便说说普通话就好,反正后期会找人配音,后来却说还是想要他自己的声音,于是又特意去香港找他录音,张家辉说:“导演说虽然找了配音员,但是感觉不好。说配音演员和你的情绪、发声都不一样。把整个戏都变成另一个戏。而且反正这个戏讲的是南方人的故事,南方人讲普通话本来就不好,还是用你自己的声音吧。他就专程过来把我说得特别不好的地方找了老师教我重配。我也很尊重导演的决定,但是有些音调对我来说很困难的。”
都说香港电影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可谓历尽跌势。从黄金时代走向落寞,张家辉算是经历了香港电影繁荣以及整个衰退期。他曾经天天有工开,拍了N部烂片,还曾被人骂“废柴”。他也经历了一年香港只能拍几部电影的局面,直到现在香港电影处于摸索重振繁荣的道路的局面。然而,张家辉却说:“当年所谓的黄金时代未必就好。大家到处赶场,拿完钱,拍一拍就走人。低谷的时代也未必就差,虽然开的戏少了,但每一部戏都要筹备很久,通过很多方面的考察,比如内地市场,或者投资人会去论证这部电影开不开得,才拿钱出来。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比以前素质上提高了很多,也许反而是好事。”
张家辉谈到现在的香港电影,表示不能太计较每年一定要拍多少片才是好。现在也没什么不好的,开片数目低了,但起码质素好,做的也不是那些马马虎虎的电影。他说:“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公道的年代,有好的剧本,好的想法,还是有机会被拍出来的。而且现在的状况是风险系数降低了,对大家都好。以前那个年代,什么电影都开,大家拿了钱就走,那个年代也有点过分。”不管是演员还是整个的电影圈,张家辉觉得其实大家心态都应该是一样的,“有什么东西在面前,就应该做好眼前的事情。无论高潮、低潮。别想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