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回眸一瞥中,姜淑云哀恸而决绝。
《南京!南京!》剧照 |
姜淑云在影片结尾死去。正是这个美丽形象的消失,令日本军人角川最终醒悟、崩溃,自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姜淑云的倒下,正是南京残存美丽的破灭,正是南京最哀恸的歌哭。《南京!南京!》呈现了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影像瞬间,然而似乎没有哪个比结尾处,角川举起枪,将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击倒在地更能体现整部影片的主旨和况味了。
最后死去的中国人形象
美丽、知性、气度高洁的姜淑云成为了电影中最后一个死去的中国人,这使她这个形象升华为了影片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南京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南京城当时所容载的中华儿女;城市所代表的文化精魄,人民所表现出的大义与人性的光辉,所有最后的美丽,都在这最后一枪中令人感怀神伤。
看过《辛德勒名单》的人都会对影片里那个红衣小姑娘的形象印象深刻,在无数屠杀、尸体让你震惊甚至疲惫的时候,却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的形象,让人的接受力超出了承受极限。这不能不说是斯皮尔伯格的高明之处。《南京!南京!》中姜淑云这个形象也有着与之类似的涵义,让观众对战争、死亡的承受力最终超载--不管有多少写实性的残酷真实的镜头,电影要给予观众的,是艺术化了的情境;比起教堂里中国妇女为其他难民毅然举手做慰安妇的经典场景(背景音乐对这个场景的贡献极大),姜淑云的死,没有背景音乐,而是一片惊悸肃杀的寂静,只能听到角川的喘息,只能看到镜头从摇晃到奔突,直到那一声枪响。
一个关于张纯如的梦
导演陆川说,姜淑云是他的一个梦。姜淑云责难日本军官,姜淑云安慰被强奸的妇女,姜淑云换头巾三次救人,让看剧本的南京历史学家惊呼:“这个人怎么敢跟日本人对峙?”而我认为姜淑云的形象凝结导演对《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最大心血。如果说,刘烨饰演的陆健雄是“应该出现在历史现场”的中国男人,高圆圆同样也是“应该出现在历史现场”的中国女性。陆川多次说过,姜淑云的原型是是西方世界披露“南京暴行”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张纯如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威胁下,精神抑郁,自杀身亡。陆川着意刻画的姜淑云正是一个被置身于历史现场的张纯如,这也许更值得深思,因为除了女性的身份以外,姜淑云归国教师的身份也值得玩味。在拯救南京难民的时候,难道只是一腔热血的蹈死牺牲?难道不应有更加坚毅、理性、忍辱的另一种牺牲存在?
高圆圆的光彩难能可贵
高圆圆始终是《南京!南京!》主创人员中最美丽最亮色的存在。
姜淑云前面因为身份特殊而没有剪发,也没有自告奋勇、壮怀激烈地在慰安妇问题上献身,都可以看作是导演陆川将她留在最后,为了这浓重一笔而特意做的安排--当然,我们确实承认,姜淑云这个形象在影片前半段中还较为单薄,这大概也是一部群戏的影片难以避免的。高圆圆一向的银幕形象就是清丽脱俗,陆川显然看中了她这种国内女演员中少有的气质。中国的女演员分几种,有古灵精怪如周迅、有锋芒毕露如章子怡,更有妖艳性感如范冰冰……当她们本色当行时,才显露不可抑制的光彩。高圆圆显然属于另外一种,她内在的青涩和知性独一无二。在本片中,高圆圆显得更温婉,更成熟,既包含了中国淑女那种仁爱、坚忍;又具有现代女性的知性、理智;在一片混乱的南京,这样的女性呈现丰富了《南京!南京!》的抵抗者群像。如果说,刘烨的普通士兵呈现的意义是慷慨赴死,江一燕的风尘女子呈现的意义是勇敢献身,范伟的小职员呈现的意义是灵魂的自我救赎,那么高圆圆的归国教师则完全是理性的忍辱和坚毅。这里没有高低的区别,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到,姜淑云这一形象身上,投射出了南京这座城市的美丽、包容、人文……
对于导演陆川来说,在电影展现的这场浩劫中,仅存的文明、理性、美丽,都凝在了姜淑云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