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电影评论

羊城晚报:《行动目标希特勒》解读还是质疑

  1944年7月20日这一天,施陶芬贝格一度让无数德国人相信他才是未来德国的领袖,虽然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很快失败,但这部叫《行动目标希特勒》的好莱坞电影并没有把他的刺杀行动解释为一次热血青年的拍脑门冲动,而是刻意以更低沉的调子深刻抒写了施陶芬贝格和他身后一群不堪暴政的精英德国人有理智有主张的幕后策划。

电影刻意回避好莱坞式的剧情风格,在貌似缺少悬念的故事讲述中设置了一个相当大的悬念。

  《行动目标希特勒》对施陶芬贝格的活动铺述得细致入微,却少见地把一个可以吸引巨量票房的希特勒部分削弱。电影里的希特勒是一个阴郁寡言的驼背中年人,走路说话更没有什么个性———导演显然不想让他给人留下太多印象。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最后阶段,法西斯头子戈培尔颤巍巍地把一部黑色电话交给受施陶芬贝格之命前来逮捕他的军官,里面飘出的声音让那个对戈培尔气势汹汹的德军军官改变了主意———戈培尔把电话交到那个军官手上时的脸色就像一个赌徒在掀开最后一张牌。但那个声音真的是希特勒的吗?

  史载,希特勒一生躲过无数次的暗杀,他有据可查的替身就有14个之多,甚至连斯大林也不相信最后焚尸于狼穴的那个希特勒真的是希特勒本人———而当你引进希特勒替身的“概念”后,可能又会出现两种结局:第一,希特勒一直活着,后来在拉丁美洲某个小岛上终其一生,这是广为流传的传说;第二,希特勒早就死了,死于施陶芬贝格或者更早的暗杀中,是有人在背后操纵着“希特勒替身”发号施令主导着德国。

  《行动目标希特勒》也只是用这种方式对电话里的希特勒声音表达质疑,这是纯粹西方式的著史手段,与东方人著史务必理清史实甚至会虚构设计史实不一样,西方经常以质疑的方式罗列,亦叫作“写史”。

  施陶芬贝格和他的战友们在“瓦尔基里”行动失败后遭到疯狂报复,但电影里,无论是对他们的审判还是行刑,都没有出现希特勒本人的影像或声音,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让人恐惧的形而上存在着。看完电影,我也不禁要问,施陶芬贝格上校和他的同谋们,包括更多的德国军人,难道就不存在被黑色电话里的那个声音欺骗的可能吗?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除了正面抒写施陶芬贝格的“瓦尔基里”计划的“阳谋”之外,还埋着一个来自“希特勒”这个符号的“阴谋”。刺杀者并不一定是被希特勒本人打败,而是被“希特勒”这个符号打败,被一个但凡听到声音都令人毛骨悚然或者肃然起敬的“概念”人打败。这是一个真正的历史悬念,《行动目标希特勒》的功劳是提出了它。 

(责任编辑:Michelle)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陶芬 | 戈培尔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