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张纪中接受采访,称他认为“编剧应该是一个孤独的行道者,而不是跳出来张牙舞爪地去管别的部门的事情”,还认为“文人不善经营”,觉得让编剧成为行业主导的想法幼稚,日前国内青年编剧中的翘楚于正撰文对张纪中进行了回应。
文人不善经营在美国很多优秀的制作人如《迷失》、《英雄》都是编剧出身,他们往往身兼二职,将一台戏写好,运作好,然而全球发行,大火,这种制作模式,非常地科学,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免去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也能将编剧脑海中的画面一比一地呈现,在美国、韩国、日本等乃至发达地区,都在陆续地沿用着这一套编剧责任制,所以从我做编剧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要连制作人一起做,从目前操盘的几部剧为例,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模式。
第一,故事原汁原味,不会出现剧本好,拍得不好。
第二,编剧身兼制作人必然会为成本考虑,然后在编写过程中,不损失剧情的情况下,为摄制组省钱,这比临时出状况,乱改地好。
第三,编剧了解市场,懂得运用市场,便不会盲目写剧,盲目投资,白白流失社会资源和财产。
其实好处还不止这些,我做编剧十年,做制作人三年,这三年里我只制作我自己写的本子,不但名利双收,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比起那些会唱高调,一直盲目炒作的大制作人来说,要有效率得多,以我最新力作《锁清秋》为例,我从写剧本到制作一共花了半年时间,拍摄完毕后,安徽卫视独家上星,加十二个地面,回款非常快,零八九月十五日关机,零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就在上海跨年播出了,收视也非常好,超过同期的《潜伏》、《身份的证明》、《牌坊下的女人》等大制作。
三年六部剧,部部赚钱,部部高收视,截止今年已经拿奖无数,成为实质名归的六连冠,反观所谓的大制作人,一心强调编剧不擅经营,那我倒想问问,你那几部大戏是赚了名还是赚了利,若赚了利,试问可否拿数据比一比?恐怕都落进自己的腰包了吧?我做戏从来只从市场出发,坚信只有投资人赚钱才能够维持我们的艺术生命,所以在拍摄时首重剧本故事好看,然后尽量压缩周期,把所有能源都调动起来,很多所谓的大制作人跑这里跑那里,骗骗当地政府的钱,拖长周期,美其名为大戏,其实不过是想趁机丰满自己的荷包而已,拿收视,拿利润比例一看,就知道是编剧责任制强,还是一个没什么文化,只懂炒作自己的纯商人强?
我是非常尊敬张纪中老师的,他为中国内地开创了一个武侠的起源,这一点非常值得钦佩,但是当我看到他大放撅词,说编剧不合适做制作人时,我就有异议了,以零五年上海,南京,广州,浙江等主流城市的平均收视排行看——《大清后宫》赢《神雕侠侣》,我记得我在上海是七点九,他是六点五,《最后的格格》肯定比《碧血剑》有影响吧,今年《胭脂雪》扫遍所有台收视都超过《鹿鼎记》,北京台还拿了奖,试问张老师几部大作可有收视前矛的?《锁清秋》赶在《倚天》之前播了,恐怕是打不了擂台了,不过真要比,我也不怕,毕竟我小成本,小制作,卡司没你大,但卖的价格比你高,收视也比你好,这就说明一切了,(在这里小小怀疑一句,张大制作人疯狂压缩演员片酬,去拍摄地又有赞助,那么动不动就成千万上亿的钱去哪里了呢?难道就浪费在改剧本上了,哈哈,只能如此理解比较合理,不然就很难解释了!)电视剧观众就是王道,抓住观众的心,赢得收视和经济效益才是我们要做的,我希望有更多的好编剧站起来,把自己用生命写出来的东西,变成市场化的东西,我已经做到了,我相信你们也能做到,但是特别要提醒一句,光维权嚷嚷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把剧本写好,要了解市场,珍惜投资人的每一分钱,并以他们的利益为中心,懂得先给予再索取,懂得只有市场效益好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才会更大,而我们编剧的队伍也能常胜不衰,共勉之!
--------------------------------------------------------------------------------
网易邮箱,中国第一大电子邮件服务商
|
·阿佘点滴 |《大清后宫》香港被看好 |
·我草你妈 |我草你妈张纪中,你他妈 |
·dexter的 |张纪中老婆曝光 |
·坚明博客 |斯琴高娃拍张纪中马屁雷 |
·不夜影城 |张纪中的哭穷成性与欲罢 |
·宋子文的 |张纪中的确是拍金庸戏的 |
·坚明博客 |张纪中要给吴宇森一点颜 |
·分秒必争 |张纪中 邓超 金庸 赵本 |
·风飞叶起 |咏乐汇:张纪中邀李咏演 |
·天行健, |张纪中 |
热点标签:刘德华 冯小刚 蔡少芬 快乐男声 朱军 赵薇 电影 大s 选秀 范冰冰 张柏芝 苏醒 郑钧 春晚 李湘 搞笑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