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学校的校长“彭培斌” |
【印象】
他的眼睛有些湿润,“支撑生命的有三种激情,对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当罗素的这句名言从他口中缓缓念出时,他的眼睛有些湿润。
这就是彭培斌——在武汉协和医院病房坚守“爱心学校”六年之久,被两千白血病患儿、三千爱心教师视为“灵魂领舞者”的校长。彭培斌看上去弱不禁风,可他让全国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坚持至今的“病房学校”年满四岁。
“没有他,学校不知现在还存不存在?”走进这所特殊学校,所有人都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诉说对这位“校长”的敬意。
六年前的12月24日,彭培斌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当时,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主任金润铭,在武汉晚报上发出病房呼唤义务教师的消息。有个8岁女儿的彭培斌,那时是胭脂路小学数学老师,他报了名,还自荐当上了校长。他的生活方式就此发生了变化。
【责任】
如果患病的是我的孩子? 2008年12月20日,“爱心学校”六周年校庆前夕,记者在“学校”见到了彭校长。那天“校长”迟到了,头发有点乱。因为堵车,从武昌的家赶来这里,他用了近两个小时。他看上去很忙,不断有电话打进来,内容都是和校庆晚会有关的。挂了电话,他去了一间病房,迎接他的是一张甜甜的小脸。
这个名叫吕泓桥的男孩儿,嘴角向上扬起,眼睛眯成弯月,“扑腾”了过来。这个画面,是彭培斌最熟悉不过的。化疗的残酷,让小泓桥时常很痛苦,可他还是很爱笑,不舒服就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伯伯,这里有虫虫”,让彭培斌一阵难过。 "
彭培斌对我们说:“有人不理解,问我们为什么做这些事情?有什么好处?是不是有什么个人目的?其实我只是常常从这些孩子身上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女儿也被摊上了这种不幸,那我又可以做些什么?” =c~cI
【离别】
我哪能一次次承受这样的打击?当上了这个没有任何报酬的校长,彭培斌把工作辞了,只在双休时给人上培优课,周一到周五都泡在病房里。
他经济状况不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只有600元的收入。可算一下每个月的花销,电话费和交通费,都有300多元。而事实上,他投入最大的是感情。
2004年10月,李一静病情恶化——这个女孩有一双很美丽的大眼睛,她太优秀了,拿过楚才作文一等奖,古筝弹奏过了八级。那天,女孩跟妈妈说想见彭校长。结果,彭培斌看到了世上最悲惨的一幕:那么可爱的孩子瘦成了一把骨头……几天后,她走了。
“我几乎提不起勇气再去看他们,我哪能一次又一次承受这样的打击啊?!可能这次上课见到的孩子,下次去,他就没了,从这世上彻底消失了。我想不通:为什么上帝“选中”的这些孩子,都是最聪明、最可爱的?”彭培斌沉沉地叹口气。
去年年底,彭培斌曾经“慎重地想结束这里的一切。”50天,他没有出现在病房,那是他最长时间的“消失”。50天后,他回来了,什么也没说,工作照旧。其实,他是患上了抑郁症。生活的压力,妻子与他的分道扬镳,那段时间他是靠服药和住院度过的。
【力量】
汇聚爱心教师3千多人孩子是流动的,志愿者是流动的,彭培斌却是不变的,他似乎可以永远站在那里,用一双有力的手把大家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爱心病房学校开办之初,老师来自各行各业。渐渐地,高校的志愿者成为主力。对生病的孩子来说,这些健康的老师,简直就是快乐的使者,他们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唱歌,画画,用彭培斌的话说,“教的不光是课堂知识,更是心灵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