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时装》专访题目,叫做黄健翔:左手自由右手持守。这位被批“口无遮拦”的名嘴,近日又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头浪尖。起因,是他在博客中揭发了某外籍教练与随队记者的性丑闻……
2006年之前,他只是最好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之一。
2004年之后,他在人们眼中忽然多元起来。仿佛从楚门的世界中完美谢幕,进入了一个由自我掌控的更真实、也更冒险的环境中。不管是无心插柳还是有心栽花,我们都依稀从他身上看到,跳跃的自由在荆棘中骄傲地微笑。可是让他在公益、文化、娱乐中选一个来界定自己,他还是一如既往写下了——体育节目主持人。
一身运动装的黄健翔带着一身阳光柳絮走进摄影棚,再彬彬有礼也让人先入为主地存了活泼的印象,何况他正活灵活现地形容着刚刚在路上看到的天津包子铺。大家热络地聊了几句,他的话题还是满怀憧憬地往这上面牵引。结果是助理数了数人头出发买包子去了。一大桌子人热热闹闹吃完开工,整个拍摄和采访都在虾仁和牛肉的鲜香味道中度过。
他在采访前做了一件很体贴的事,也许也是最近在博客上洋洋洒洒连载《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上了瘾,他先把我们的问题写好了答案回复过来。抱着那一叠厚厚的纸看着他在造型师的吹风机下面不停自嘲:“做艺人容易嘛!”可是他还真不像是已经做好了成为“艺人”的准备,聊天时他几乎口无遮拦什么话都讲,坦率得令人大开眼界。经纪人在旁边无可奈何地唉声叹气,造型师在身后憋着笑大喊,“别说了,别说了。”末了他还叹一句:“有时候真担心面前的发问者会不怀好意。”唉,他怎么敢肯定现在的这个不是?
黄健翔在今天的镜头下看起来还是有不变的朝气,不时地搂着摄影师大笑,要求换首热情有节奏感的音乐以免睡着了,一会儿又揉着肚子懊悔吃得太多……这种可爱又稀少的赤子之心多可贵,想起来他拍的那个著名的第一支广告,一个不看球朋友因此开始喜欢他,因为他可以在拍摄时大声笑场。
“有时候做事不会考虑很多,我属于比较感性的一个人。身心自由快乐,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事。当然,生活不是全都按照个人意愿来进行的,我们都要适应环境。从来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
感性是千真万确的,可这个看上去永远斗志昂扬的男人并不像会为了什么而改变。在有些人眼里亲切得像熟识已久的兄弟,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针锋相对毫不留情。冰火两重天的形容词透着生猛。可是当看到他在镜头前认真又自得其乐的摆着姿势,讲述着人人都爱上体育课的小时候那份快乐,就觉得,碰过壁之后的豪放率真,真是一份应该保护的珍宝。
亲友们对他的评价是:仗义疏财、才华横溢、情商低下。放在古时候,这三个词砌在一起就该是个旷达豪爽侠士范儿了。很多人注意到他客串玩票、演戏唱歌,没发现他已经建过三所希望小学;讨论过他赚多少钱,没看到他搬了一大箱子书跑到寒冷的黑龙江,给小学生们上体育课,领着孩子们踢足球。“以后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被人叫老师了。”他摸着被冻伤的嘴角十分得意。
临走前,我拿着录音笔让他录点什么,他特意叫人把摄影棚的音乐声关小,然后极其入戏地大喝出了那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摄影棚里穿梭来往的人们忽然间就安静下来,几秒钟之后哄堂大笑。
看,一个创造经典的人就是这样令人快乐。
体育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是我身上的烙印。 最近一次见到黄健翔应该是在《大灌篮》里面,恰到好处的出场引得电影院里笑声连连。
曾经,他是狂放不羁的。虽然经常被提醒不要在外形上过于修饰自己,谁也否认不了他在麦可风后锋芒外露却又深入人心的才华。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他即将重新回到欧洲杯的解说台前。谁都说不好这四年的喜怒哀乐给他带来的是怎样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他比从前平和了,“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幸福,包括战胜烦恼和困难。”
私底下,我们还是希望他还是那个“像男人那样去战斗”的恃才傲物的黄健翔,毕竟,足球是激情幻化的理想。
Q:知道你即将重新回来主持欧洲杯了,我们确实很兴奋,你觉得可以说这是一种“复出”吗?这次合作意味着什么?
A:也可以算是“复出”,因为,毕竟有一年多没有在比较好的电视平台上解说比赛了。我很感谢球迷对我的支持和怀念。这次合作,对我来说,最高兴的是看到了一个可以报答球迷的好平台,可以“务正业”的地方。
Q:接下来大家都盼着你的解说、你的声音能够重新在耳边响起,你自己会不会担心效果?观众没有以前的热度高之类的。
A:我既不担心,又有些担心。不担心是因为,一个解说员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也好,口碑也好,绝不是一两场比赛或者一次大赛就可以形成或者改变的。正是因为千百万广大的真正球迷对我的宽容和支持,他们强大的声音给了我后来的机会。
说担心是因为,前面说过的体育解说的“先天不足”,总是可以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轻易地利用,找到一些缺点和问题,更别说他们用显微镜、放大镜来找茬儿挑刺了。越是用心投入这一行的人,就越容易在这样的事情上受伤。那些根本不用心,混饭吃的解说,反而根本不会在乎这样的言论,因为早就看透了想开了麻木了。
Q:你会维系一个怎样的工作状态呢?
A: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比赛,本身就是充满偶然、突发元素的,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我能做的,是保持良好平静的心态,用职业的态度去完成工作。我的解说并非尽善尽美,解说精彩与否离不开比赛的精彩程度,包括比赛过程中的曲折性、戏曲性、偶然性等等因素,不是我一个人能左右的。我既不需要靠一次解说去证明什么,也不需要跟什么人比较或者较劲。我在体育解说这个行业所做的一切,不是我自己可以随便总结的,也不是什么人可以作终极审判的,这个权利,只在千百万球迷和观众那里,在时间那里。
Q:96年欧洲杯令你名声大噪,但对于大众来说,你在《大灌篮》当中那段解说更加记忆犹新。这次的欧洲杯你的风格会怎样把握?
A:解说是没有办法提前设计的。如果是一个看球时间比较长,多年以来经常看我解说比赛的球迷,会觉得所谓“解说门”也好,激情也好,专业也好,幽默也好,有味道也好等等,都不是我的全部,也不是我的固定风格或者一贯特点。自然、流畅、既贴近比赛准确专业,又思维活跃有文化趣味,仿佛是被比赛的自然真实情景推动出来的所有语言,也许是我自己可以给你的诠释。
Q:你的博客写得很勤,觉得这是一个出口吧?不然会觉得没有地方说话。对于体育、对于足球、对各种压力……这个也算是和球迷沟通的地方。
A:博客本来就是一个表达很私人感受的地方,只不过所谓名人的博客,说话要小心一些吧。与球迷沟通只是其中一部分作用。自己确实也有很多东西想写出来,留下来。
真正的铁饭碗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他做电视节目,冯小刚导演亲自来捧场做嘉宾聊体育。《集结号》官网启动上线仪式他会友情主持,首映礼被邀请参加并和华谊新签的歌手尚雯婕一起走红地毯。黄健翔一直在笑称自己是“混进娱乐圈”。
因为红,这个圈圈看起来不如别人坚苦,拍了两部电影、唱了两首歌,“没有什么特定的坚苦环境,不下雨不刮风不下雪,既不用冬天下冰河,又不用夏天穿棉袄。”可因为红,这个圈圈又比别人的更凶险。“谁又能预知得到对面人的居心和立场呢?”
这个率真执着的男人,频频给人惊喜的同时,又时不时让人为他捏一把汗。也许这正是娱乐圈的原则,滴水不露舞动着的双刃剑,最耀眼。
Q:最近你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在“跳”,可以说说现在的工作状态吗?你是始终在找一个你心中理想的平台,还是说这是你本身的打算,经常性的与不同平台合作?
A:我从离开央视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不再有稳定的铁饭碗可以端,就意味着要做一个“下海”的电视个体户了。所以,工作上发生一些变化也很正常。像我这样的电视主持人个体户其实不少,只不过,这两年对我的报道多一些罢了。我倒是很欣赏韩寒的一句话:真正的铁饭碗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Q:你的形象和口才都很适合主持谈话类节目,将来会不会去主持类似《锵锵三人行》或者男版《鲁豫有约》这样的脱口秀节目?
A:谢谢你这样的评价。不过,我知道自己做了十几年的解说,也许,我做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水平,或者说给观众的印象,永远也达不到我足球解说的高度,因为那种不可替代的符号感实在是太强烈了,甚至成为一种压力和包袱了。但是,我会努力表达一种新的体育观,一种我自己认为是需要传递的看体育的角度和方法。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主持技巧是次要的,鲜明的观点和真实的表达也许更重要,更能达到传播的效果。至于会不会主持一个泛谈话节目,我想一方面是我个人的精力问题,另一方面是观众的接受问题。
Q:很多人把你归为“主持人进入娱乐圈”的一类,你自己同意么?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A:主持人本来干的就是一个娱乐大众的行业。我如果想做艺人,唱歌演戏什么的,早在2006年底我刚辞职那会儿,就签约了华谊兄弟公司了。当时,王中军老板和华谊兄弟唱片公司老总、影视公司老总一起请我吃饭,因为大家是多年的朋友,也是为了照顾一个刚刚辞职下岗的人的生活,很热情地邀请我签约。我说,感谢感谢,兄弟情谊,终生不忘。不过,我有自知之明,玩票可以,专业没戏,我还是做电视节目。
Q:很多为人父母的明星都会热衷于慈善。作为父亲,慈善为你带来什么?
A:在有孩子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慈善活动,包括很多以单位的名义举办的活动。当年的足球之夜节目组,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以义赛的方式捐助过希望小学。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我可以更多地参与和捐助慈善活动了。当然,这样的事情,社会各界对所谓名人的期望,也许更多的还是出力、参与。我想,今后等我的孩子长大一些,类似这次的下乡当体育老师的活动,我会带着她去的,让她知道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她学会更多的爱。
Q:贝克汉姆在上海的慈善活动邀请你为主持人,你觉得你和贝克汉姆是否很相像?都是被娱乐圈所关注的体育界人士。
A:我怎么可以跟他相比。作为一个伟大的球员,他是有很多冠军头衔的人,有硬成绩的人。而我这个行业,很难有一个量化的评比标准。他的慈善活动邀请我,我很荣幸。也正是这次活动,让我有了好好写一写他的冲动。
Q:迄今为止,2008年算不算是幸福的一年?
A: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很感激,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幸福,包括战胜烦恼和困难,也是生活。
Q:将来还会出书吗?会不会告诉我们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A:一切皆有可能。不过,五年、十年之内不会了。
(责任编辑:小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