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烂片”用颠覆贺岁 《桃花运》、《爱情左灯右行》形式上沿袭经典贺岁片套路,剧情却烂到让人大跌眼镜
这个贺岁档启动得早,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贺岁片比较多。比如说,之前那部《桃花运》和昨日上映的《爱情左灯右行》在上映时间上相隔不到一周。
这两部影片都具备了早期贺岁电影的“四大要素”———明星阵容、爱情故事、搞笑台词以及适度扯淡;但让人郁闷的是,两部电影无论在剧情设置、影片风格还是整体模式上都处理得十分相似,连烂俗之处都如出一辙。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星级贺岁烂片”,并通过对这两部影片中包含的四大“贺岁要素”的质量对比分析来让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明星阵容 不是大牌就是红人 去年年初,贺岁片《爱情呼叫转移》上映,由当红男星徐峥和12个花样美女携手打造的一系列爱情故事给观众带来了不少乐趣。可能是尝到了明星阵容的卖座效应,所以,影片的姊妹篇《爱情左灯右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同一条路,由久未露面的年轻影后林嘉欣带领范伟、黄晓明、佟大为、邓超、苏有朋、聂远、张峻宁等众多当红男星打造了这部《爱情左灯右行》,由于这些明星不是持续走红的大牌就是今年有动作的明星,随便拉出来一位都很能吸引眼球,所以,记者昨天在影城看到,前来观看这部影片的观众着实不在少数。
说到明星阵容,之前上映的那部《桃花运》也丝毫不逊色:葛优、李小璐、小宋佳、段奕宏、李晨、梅婷、郭涛、元秋……连范冰冰这样的大牌都成了真正的龙套,足见此片的阵容之强。
昨日晚些时候,记者从院线方面了解到,截至昨日,《桃花运》在沈城的票房走势依然良好,而《爱情左灯右行》上映首日的晚间上座率也相当不错。
质量等级:
爱情故事 流水账式的“拉郎配” 两部影片讲的都是男女互追的爱情故事,《桃花运》是5男5女穿插展开的各式艳遇,《爱情左灯右行》则是12男追1女的爱情“车轮战”,这样的设置也就注定了片中的爱情桥段如流水一般连绵不断,处理好了就能波澜起伏,反之就有如流水账一般平淡无味。
凭良心说,两部影片在一些爱情桥段的创作处理上确实都存在亮点:《桃花运》中,葛优对邬君梅和范冰冰的花言巧语、憨厚的李晨在雨夜里的浪漫求婚以及元秋明知郭涛是情感骗子却依然投入其中,都能给人以小小的震撼;《爱情左灯右行》中,邓超为林嘉欣付出的4年守护和8年等待、张峻宁为了儿时的纯真爱恋毅然回国以及黄磊为她画出的没有紫色的肖像,多少都能给人带来感动。
但可惜的是,震撼也好,感动也罢,受到了有限的片长和明星太多的限制,每一个桥段都像流星一样一瞬即逝,没有主次,没有重点,主角难辨,故事也没有一条主线,这么多的元素没一个做到极致,自然也就无法深入人心。
质量等级:
搞笑台词 惟一能记住的亮点 台词幽默,是这两部影片最大的共同点和亮点,在记不住剧情和主角是谁的前提下,台词就成了惟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元素了。昨日记者在院线看到,不少看完影片出来的观众仍对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津津乐道。
《桃花运》的台词———
李小璐:我要的男人就是“三有一无”,有钱有房有车没老婆,每天跟我说,“钱有的是,随便花!”。
范冰冰:你那是什么全球通手机啊,全球都找不到你!
小宋佳:把女人造得漂亮,男人才会爱我们;把女人造得愚蠢,我们才会爱他们。
某相亲男:我就想找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来我家当少奶奶,顺便解决我家人民币太多发霉长毛、每天搬出来晒都忙不过来的苦衷啊!
某女:在大街上遇到“真命天子”的概率,比在大街上遇到原子弹的概率还小。
刘震云:你这脾气能不能抽空改改,都什么时候了还以损我为乐?
《爱情左灯右行》的台词———
林嘉欣: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没有婚姻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范伟:我的原则是:谁给我面子,我就给谁金子!
黄晓明:叉腰肌不行踢足球去啊,出来当什么贼啊!
邓超:你是每天退化3次的活恐龙!
质量等级:
适度扯淡
电影“扯”成了广告片 如果说《桃花运》里的某药品广告还算是相对隐蔽、合情合理的话,那《爱情左灯右行》里的植入广告简直就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了,稍一不留神就能喧宾夺主。比如:女主角的寻爱之旅全程以一部红色名牌跑车为主要载体,一部电影下来,这辆很帅的跑车好好地露了一次脸。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影片的结尾:女主角终于找到了心中等待已久的另一半,但接下来大家看到的不是俊男美女的拥抱,而是一红一蓝两辆轿车在一起“秀恩爱”,等到影片字幕终于打出来的时候,大伙才整明白:哦,原来这是个汽车广告片啊!
质量等级: (记者 关舒柳)
业内观点 “爱情贺岁”何以越拍越烂? 今年的贺岁档有几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影片,除了这两部之外还有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国际国内灾难不断,到了年底,观众更需要一些温暖轻松的电影,这应该是根本原因所在。
此外,对香港电影研究颇深的影评人魏君子也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深入分析:“从当年广受欢迎的家庭喜剧片和动作片衍变成如今的浪漫爱情喜剧大行其道,贺岁片的变化在本质上反映的应该是观众的口味变化和年龄段的青春化,同时还似乎让我们摸清了港产贺岁片发展的大概脉络:也许港产贺岁片将来还会出现新的模式或新的题材,但要想真正形成主流、做到久拍不衰———还得问观众!”
追根溯源 贺岁片是怎么来的? “贺岁片”最初来自梨园行当的传统,过去每到年末,大小名角们都会不计报酬地进行几场演出以答谢观众,后来就流行到了电影圈。贺岁片在内容上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大团圆结局。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黄百鸣的家庭喜剧和成龙的动作大片一直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贺岁片,其中,黄百鸣的《八星报喜》、《家有喜事》系列聚集了众多明星,故事搞笑兼充满喜庆气氛,深得妇女观众喜爱。此外,高志森的《花田喜事》及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开创的夹杂武打歌舞的古装贺岁喜剧、周星驰和徐克分别以行业竞技斗法展开情节的《龙的传人》和《满汉全席》也都是贺岁片的经典代表作。
总结 不能盲目乐观 为什么10多年前的《家有喜事》《东成西就》今天看来依然好笑?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说不出一个太明确的答案,但是如果我问:今天我们说的这两部电影放到10年后,你还会不会记得?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我们说,贺岁片一定是图乐和,但是不能傻乐,不能乐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切记:贺岁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
(责任编辑:小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