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周三有约
根据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的电视版、电影版、传统戏曲版音像作品,我都看过,都喜欢,即使是搞笑剧《春光灿烂猪八戒》《情癜大圣》《大话西游》等,也觉得很好玩。但是《西游记》的歌剧版,我真想像不出来是个什么效果。
我从媒体了解到,去年6月,歌剧《西游记》首次登上英国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的舞台,让西方观众大开眼界、大呼过瘾。而今年11月12日,歌剧《西游记》又在英国伦敦的剧院里公开上演,再次引起轰动,大约有4万多名观众沉浸到以中国神话内容为主的整部歌剧中。
中国的神话故事,让西方人乐开怀,这靠的是什么?我想,主要靠的是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我看到报道说,英国摇滚乐坛的作曲家戴蒙·阿尔本一开始并不情愿参与改编,因为他觉得将一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成21世纪的西方歌剧,实在有点不靠谱。为使两位英国主创了解《西游记》经典背后的中国文化神韵,华裔导演陈士争带他们5次游历中国。中国之行给英国作曲家带来了许多灵感,给歌剧增添了不少创新点和亮点。导演陈士争果然厉害,他知道如何让孙猴子一个跟头翻到伦敦,再一个跟头翻到伦敦市民的心坎里,他真正理解了孙悟空之“变”。
我真想看看这部中西合璧的歌剧,这部融中国杂技、功夫、舞台剧、数码动画等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的新产品,这部被宣传为表演形式丰富、场面惊艳恢弘,堪称经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的东西。
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关起门来自己欣赏,或者是被动地等着别人来欣赏,都不是上策。如果没有适当的形式让世界其他民族了解、关注与欣赏,那真是有点儿可惜。中西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信息应该是对称的,只有这样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才会交融,带有各自个性的文化瑰宝,才会放射出比单一文化更加夺目的光泽。
今年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山东举办,对我省而言,是一件文化盛事。我省的京剧艺术家们用良好的表现,回报了大家,可喜可贺。我看到了好多新面孔,比如咱山东把《铁道游击队》改成京剧就很好,当然这部戏还需要精心打磨,但改成京剧本身就值得肯定。我也看到,有些剧目,内容跟山东文化资源有关联,比如《下鲁城》《风雨杏黄旗》《孙安动本》等,都是兄弟省市的剧团来演出的,演得都很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文化资源是共享的,如果我们不演,人家就来演了。不过,我打心眼里希望,这些戏是由我们山东的剧团来演。我总觉得咱自己的文化资源,因为心理距离近,有更多的情感认同,开发起来,可能理解得更深刻,表演起来更到位,更精彩些,因为近水楼台嘛。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而丰厚的文化资源要盘活,要走出去,就需要调动我们的一切聪明才智,下大力气,让我们的封存已久的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当代艺术的灵感之源,甚至成为当代艺术耀眼的一部分。
“孙猴子”唱歌剧看起来不太靠谱,可是又有谁规定它不能唱呢?它是一个艺术形象,不同年代的艺术家敢于颠覆它,是对这个形象的再丰富,再塑造。而正是这些诸多的“不靠谱”,诸多的想不来,才显示出艺术的个性和艺术的独特魅力。我非常看好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艺术品,因为,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品真正使古老的文化资源复活了。文化资源插上了追赶时代的翅膀,将扫落掉积年的灰尘。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