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剧照(张毅-摄) |
这是一次迟到了十五年的全球首演。2008年11月7日,国际知名的中国作曲家、指挥家谭盾的《马可•波罗》——一部歌剧中的歌剧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歌剧院隆重上演。这座欧洲艺术之城,因此笼罩了浓郁的“马可•波罗”氛围,随之而来的荷兰“马可•波罗”艺术节也拉开了帷幕。
1992年,谭盾受邀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创作了《马可•波罗》的音乐,并先后以音乐会和舞蹈诠释的方式搬上过舞台,但排成一部真正体现谭盾原创意义的音乐戏剧,却足足等待了十五年,直到这一次才实现了谭盾多年来的夙愿。
此版《马可•波罗》汇集了世界顶级的创作团队:作曲谭盾亲自参与指导并担纲乐队指挥;导演皮埃尔•奥迪(Pierre Audi)是荷兰皇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被谭盾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歌剧导演之一,也曾经是谭盾作品《茶》的导演;舞台、灯光设计Jean Kalman和服装设计Angelo Figus都是享誉欧洲的顶尖艺术家;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演——男高音Charles Workman、女中音Sarah Castle、女高音Nancy Allen Lundy等超凡脱俗的出色表现,和中国“昆曲王子”张军以其极为写意和“唱念做打”为一体的震撼性表现,将给欧洲观众带来无穷的惊喜;而合唱和交响乐部分则由欧洲顶级的荷兰皇家歌剧院合唱团和荷兰国家室内乐团担纲。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该剧主演中唯一的华人演员,张军此次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马可•波罗游记》的执笔作家、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监狱中的狱友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作为全剧的线索和灵魂人物,张军不仅出色地用英文完成所有的对白和唱段,更是创造性地将中国戏曲的唱腔方式、表演手段和身段动作,巧妙地运用并融合到西方戏剧中,为该剧注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国养分,令导演皮埃尔•奥迪深深折服、赞不绝口。谭盾评价说,张军是中国文化的使者,这一次既不是来演昆曲,也不是来学习西方的戏剧,而是和他一起把中国“百戏之祖”昆曲的精神内核、舞台技巧,通过多时空、多媒介的方式,渗透和影响到西方传统戏剧,并由此产生一种以中国哲学为引领的世界新歌剧的方向。
谭盾说,他一直在思考,在如今的后奥运、前世博时期,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应该有一种怎样的表达和影响,《马可•波罗》让他更加明晰了方向。谭盾的经历和经验告诉他,全世界对中国的兴趣不只是在中国的人口、市场和地大物博的丰富资源这些方面,而是对精神、哲学和文化层面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东方文化”要通过更多中国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影响世界的哲学和文化平台,以中国文化的“软件”,来塑造一种全新的戏剧体裁和舞台演绎方式,创造一种“1+1=1”的结果。谭盾认为,只有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落叶生根、发扬光大、影响全球,并且形成更大的“丝绸之路”的文化现象。
有人说,马可•波罗的精神内涵就是谭盾对自身的理解和感受。而谭盾觉得,其实每个人都是“马可•波罗”。他希望通过此次《马可•波罗》复杂而深刻的展现,和张军一起,将深邃的中国文化和西方传统和谐交融,产生一种全新的文化能量、文化形态和文化思潮,为东西方文化共存的今天提供一个哲学的平台。
一个虚弱不堪的男子,周身缠满绷带,在白色的大厅里,形单影只.他是谁?马可·波罗.他试图在真实与想象并存的未来世界里旅行,找到他曾经走过的路...
08-08-18 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