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把昆剧的“唱念作打”注入歌剧 |
昨晚,谭盾酝酿了15年的歌剧作品《马可·波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歌剧院隆重上演。这部充满探索性的作品,被谭盾称作“歌剧中的歌剧”——中国的昆剧和西方的歌剧在其中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渗透实验,而“昆剧王子”张军也作为全剧唯一的一名华人演员应邀加入。昨天下午,也就是首演当晚的欧洲清晨,谭盾和张军接受了早报记者的视频采访。
融会26个国家语言
《马可·波罗》是一部复杂并难以被形容的作品,牵涉了26个国家的语言。
在这部完全写意的歌剧中,中国的哲学和艺术成为创作的源泉,全剧从不同时空和不同文化的角度,诠释演绎了《马可·波罗游记》的三个层面。其一是精神之旅,包括中国的庄子、李白,西方的但丁、莎士比亚在内,很多中西方精神代表人物都会在其中出现;其二是音乐之旅程,从意大利到中国,世界音乐的技巧、哲理和精神在此相遇;其三则是地域上的旅程,演员们用不同国家的身体语言,展现了从意大利到中国的身体地图。
《马可·波罗》的创作团队是世界级的。身兼作曲和乐队指挥的谭盾,再次和自己作品《茶》的导演、荷兰皇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皮埃尔·奥迪合作。而全剧的舞台、灯光和服装也都由欧洲的顶尖艺术家设计,合唱和交响乐部分则由荷兰皇家歌剧院合唱团和荷兰国家室内乐团担纲。演员也来自全世界。几位欧洲知名的歌剧演员和张军同台演出,尝试以“唱念做打”这样写意的表演方式演绎歌剧。
融入戏曲成写意歌剧
谭盾在《马可·波罗》中蕴含了自己的创作雄心——寻找一种贯通中西的未来歌剧形式。
作为剧中最富实验性的一笔,中国的昆剧演员张军在剧中扮演了全剧的线索和灵魂人物——《马可·波罗游记》的执笔作家、也是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监狱中的狱友鲁斯蒂谦。张军在剧中将戏曲的唱腔念白、表演手段和身段动作,运用并融合到西方歌剧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张军对于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创作感到兴奋,称这是一次梦幻旅行。虽然他坦承,自己在45天前刚刚拿到谱子时觉得一片茫然:“因为太难了。在剧中,我以昆剧的韵文念白的方式说英语台词,这以前还没有人尝试过。”谭盾解释说:“我对昆剧的研究从1980年就开始了,因为我一直很迷恋杨春霞,所以很早就把《游园惊梦》的唱段改成了电子音乐,那个时候我就发现,昆剧念白的每一个字都和电子音乐一样有‘头副尾’,而‘I love you’用昆剧的韵白可以有三种念法。在电子音乐出现的400年前,我们的昆剧艺术就走在世界最前面。”
谭盾说,张军这一次既不是来演昆曲,也不是来学习西方戏剧,而是和他一起把中国“百戏之祖”昆曲的精神内核、舞台技巧,渗透和影响到西方传统戏剧中,希望以此引领世界新歌剧的方向,用它拥抱年轻人。
一个虚弱不堪的男子,周身缠满绷带,在白色的大厅里,形单影只.他是谁?马可·波罗.他试图在真实与想象并存的未来世界里旅行,找到他曾经走过的路...
08-08-18 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