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昨日是李小龙辞世35周年纪念日,我们只把李小龙当成英雄崇拜,却很少知道他电影和功夫之外的另一面。林燕妮小姐,不仅曾是李小龙的嫂子,更是李小龙的好朋友。她告诉我们一个完全不同于银幕形象的李小龙——
从来不觉得我是李小龙的大嫂。一来他比我大,二来他做了我好些年朋友,我才嫁给他的哥哥李忠琛。我所认识的完全不是巨星李小龙,而是个桀骜不驯、奋斗不懈的人,心地极其善良爱打抱不平。
初识他时,我完全不晓得他做过童星,《人海孤鸿》也是他死后才在电视上看到的。
我认为那是他演得最好的片子。我认识李小龙之时,他是什么也没有的。在西雅图,他住在一家叫Ruby-Chow的中国餐馆后面的一个小房间,天井那儿,有个木人椿。他就那么一拳一拳打过去,关节竟然不痛。
我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念暑期班,他的哥哥李忠琛叫他照顾我。他几乎是没有陌生感那种概念的,一见便开玩笑:“我一直在猜,我哥哥的女朋友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呢?我想,如果她长得很丑的话,我便会马上飞奔。你还可以。”
他的房间,一本教科书都没有,一本笔记本也没有。我发觉他是个孤独的人,不见他有什么朋友。女朋友肯定是有的,并非固定那类,泡妞而已。
谈话,他说英语多于粤语。他都没什么中国朋友的。不,他根本没朋友。我觉得对他最好的是那个美籍日裔朋友,很可靠。他的中文没问题,能看能写。他对中华民族有很浓厚的感情。他的母亲何爱瑜,是何甘棠(香港富商名流)的女儿,长得像混血儿,写信只用英文。小龙何以如此执着自己是中国人,与武术和中国哲学有莫大的关系。他把武术和哲学合二为一。
我认识他时,他的性格,应该最是本色。在他从《唐山大兄》一片而红遍全球的辉煌日子里,他依然什么都告诉我。如果拍《李小龙传》,最精彩的不是他回港拍片那几年,而是他在美国苦思苦练成家那些岁月。
他跟我说他的梦想,除了武术之外,他念念不忘拍戏。他不动手时,是很温柔的。可惜他所拍的功夫片,不是大打便是大叫,观众没机会看见他静的样子。“功夫”这两个字可以说是李小龙介绍给全世界的。功夫与小龙已成为连体双婴,而当时前程未卜,他亦心事重重。他告诉我:“有时我会半夜醒来,坐在床上大哭一顿。”男儿岂无泪,他是个相当善感的人。
(责任编辑: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