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戏剧看上去都很轻松娱乐,但其实,没有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现在一味地为观众服务,可是有一天,我们也许会发现,到最后,我们可能连服务的手段也丧失了。
——尹铸胜
告别了《商鞅》,尹铸胜这些年一直忙着拍电视剧,话剧舞台上,鲜有他的身影。他甚至说,这些年,上海排的话剧,我几乎一个都不看。
告别《商鞅》后,尹铸胜准备去拍摄一部关于青藏铁路的电视剧,一个人分饰祖孙三代铁路工人。
从演员到导演,
一切“理所当然”
当演员,对尹铸胜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出生在戏剧世家,小时候学棒球,因为受伤的缘故不得不放弃。文艺兵退役后,尹铸胜很自然地去考了上戏表演系,“想当演员,又需要文凭。” 尹铸胜就“理所当然”地走上了表演的道路。
在学校和剧团一直专业出众,毕业才1年,就获得了白玉兰配角奖和中国话剧金狮奖。《商鞅》更是揽下了国内戏剧表演的各个奖项,尹铸胜从此成为上海话剧的“台柱子”。
2000年,尹铸胜第一次尝试做导演,一部《www.com》成为上海“白领话剧”的发起者。不过,这部“网络话剧”的导演竟然是个“网盲”,生活状态也和小资的白领不着边。对此,尹铸胜笑说:“我那时候真不会上网,其实也不了解白领生活,但我觉得这些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这个戏里讲述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我所能把握的,这也是我一直选择执导小剧场话剧的原因。”之后两年,尹铸胜又导演了《卡布基诺的咸味》和《谎言背后》,都以人和人之间的细微感情取胜。
对舞台的需求,
没有那么迫切了
尹铸胜曾经当过话剧中心的总经理助理,当了3个月领导就请辞了。“当时刚结婚不久,又生了孩子,生活压力大。当了领导接不了活,我得养活老婆孩子。”这是尹铸胜最官方也最实在的理由。聊了良久,他还是蹦出一句,“当时很多想法,最后发现总是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实现不了。”也许为了改变自己的“不合时宜”,他现在很努力地挣钱养家,“我现在也需要舞台,但不那么迫切了。”
不再“迫切”的尹铸胜,表示自己这些年几乎不看上海的话剧,“因为我一个都看不上。”上海话剧日渐红火的局面在尹铸胜看来不值一提,“此火非那火。我现在不看也不想,我可以不需要这个东西。因为你看不到光明。”
虽说自己“不需要”,尹铸胜还是在去年“八艺节”前后特地跑到湖北呆了一段时间,“住在一个朋友那里,没干别的,就为了看戏。”最让他动容的,是武汉人艺重排的50年前经典《夜店》,“整个剧组平均年龄是70岁,他们在台上的那种精气神、那种表演的状态,完全不是他们年龄段的。过了50年,这些演员依然这样光芒四射。但是,这50年,这些演员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我们完全不知道。”说起这些,尹铸胜显得痛心疾首,“这就是我们的体制,我们对演员生命的消耗,真让人触目惊心。”
戏剧的现状:
可以不认真就成功
曾经3个月的领导经历,让他明白了很多事情,“真给你一个院团,你也管不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无奈的同时,尹铸胜很怀念自己刚毕业那会儿的戏剧环境,“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看戏的观众没有现在多,但是坐在剧场里的,都是真正热爱戏剧的。但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上海其实根本不具备艺术空间,归根结底就是它不让你朴素。宣传都得往炒作的方向走,没热点还不行。”
作为一个演员,尹铸胜坚持认为,真正的艺术,你就别往市场走。“现在的戏剧看上去都很轻松娱乐,但其实,没有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都知道,软沙发坐着舒服,但坐久了腰疼,只有坐硬沙发才会让人真正放松。我们现在一味地为观众服务,可是有一天,我们也许会发现,到最后,我们可能连服务的手段也丧失了。有时候条件好并不是个好事,现在已经没有真正的戏剧作者和导演了,更没有戏剧精神了。戏剧的现状是,你可以不认真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