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红楼梦》小人物大盘点 系列电影将问世(图)

孙玉明在“名人讲坛”解说《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成就了一部《红楼梦》。小说以其丰富细腻的语言和近千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征服了无数读者。也正因此,有关《红楼梦》的话题一直没有断过,常拍常新是影视剧的追求,而拍摄影视剧带来的“选秀风”、“红学热”似乎是意料之外的产物。商业的炒作、大众媒体的另类关注,这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普及红学知识?除了传统的著书立说传播方式,古典文学如何利用现代媒介的手段完成历史的传承?红楼梦研究所作为学术机构在红学研究上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玉明。


  侧面看红楼:小人物的梦

  笔者联系孙玉明所长时,他刚刚参加完“《红楼梦》经典故事系列电影暨《尤二姐》剧本专题研讨会”的活动。这是一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和万众盛世传媒公司合作打造的《红楼梦》经典故事系列电影,以《红楼梦》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为主题,每集一个人物,力图再现《红楼梦》中多样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从多方面了解《红楼梦》的艺术内涵。孙玉明出任电影编剧。

  笔者:在《红楼梦》里,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宝、黛、钗、凤四个人的性格命运,作为编剧,您是怎么产生了创作以小人物为主题的系列电影的想法?

  孙玉明:把这些小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体现出来的想法由来已久。《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语言描写细腻,不仅塑造了宝、黛、钗、凤这些鲜活生动的主要角色,其他的小人物也各有特色。以往的作品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大都淹没在主角的光环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所以我们策划了这部系列电影,每集用90分钟专门讲述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希望观众在看完后对《红楼梦》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笔者:新版的电视剧和电影《红楼梦》都开拍在即,这部系列电影会不会成为一部跟风之作?

  孙玉明:这不会是跟风之作。首先我们的主题明确,是要描写小人物的命运,和即将开拍的电视剧、电影版《红楼梦》不存在冲突和重复的问题。当然,我们的初衷都是弘扬古典文化,普及文学经典,我们关注的小人物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影视剧的补充。

  笔者:但是作者在原著中并没有对小人物进行过多的正面描写。在编剧时为了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可看性,是不是需要一些艺术加工?怎样做到在特定时间长度内还原最真实的人物形象?

  孙玉明:我们在编剧和拍摄时会做一些相应的处理。比如说现在已经完成编剧的尤三姐的故事,剧本开篇的场景设在尤三姐老娘的生日宴上。而在原著里,这个故事是通过尤二姐与贾琏的对话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我们把尤二姐口中的第三人称的故事搬到前台来演绎。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加工和改编都是在事实基础上完成的,一切有证可考,不是戏说,不会胡编。

  银屏赏红楼:圆了谁的梦?

  1924年秋,《红楼梦》故事第一次被搬上银屏,这就是由梅兰芳出演的戏曲片《黛玉葬花》。从此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影视剧在银屏上常演不衰。1944年周旋主演的电影《红楼梦》,1962年的越剧《红楼梦》和1987年央视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都曾掀起“红楼梦热”。2005年央视的《百家讲坛》推出的“揭秘红楼梦”给全国观众摆了一道颇具争议的“学术盛宴”。而在2006年,北京电视台策划的历时10个月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更是将红学做了最华丽的娱乐包装。红楼被“热炒”让试图通过大众媒体拯救古典名著的人们渐渐迷茫。有人认为,类似的《红楼梦》热背后其实是明星梦的膨胀。

  笔者:《红楼梦》的影视剧版本众多,您认为哪部拍得最好?

  孙玉明:不能说哪部最好,只能说是各有千秋。比如说越剧版的《红楼梦》,宝玉成亲和哭灵的部分就非常深入人心。它采用了场景轮换的方式展现了同一时间段内婚礼与葬礼的对比,把悲喜冲突发挥得淋漓尽致。哭灵场景里唱词写得十分经典,让人听了之后肝肠寸断,可以说达到了戏曲《红楼梦》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笔者:在选演员方面,87版的《红楼梦》和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都采用了公开选秀的方式,前者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后者的选秀更是进行得轰轰烈烈,结果如何还有待拍摄完成之后再做评论。您认为这种公开选秀的方式可行吗?

  孙玉明:我不是导演,对选演员没有专业水平。但是通过选秀挑选演员的方式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能选出新人、新面孔,在经过培训之后才能和角色贴近。如果商业炒作太多,演员们还没演就已经大红大紫了,他们在无形中丧失了自身形象与角色的亲和度,塑造形象就比较困难了。戏外的光芒太耀眼会让戏里的角色黯然失色的。

  笔者:在《红楼梦》选秀之前,2005年的《百家讲坛》也曾在电视上刮起一阵“红学热”,对此社会上争议很多。有人说,大众媒介利用自身的优势普及了经典,有人则认为这种掺杂商业炒作的普及反而会使经典庸俗化,渐渐地磨灭其中的艺术精髓。大众的传播方式必将导致大俗的文化传承吗?

  孙玉明:这种方式是一把双刃剑。通过选秀、电视讲座的形式宣传《红楼梦》,赏析文学艺术,确实能大范围地普及古典名著,因为它的形式活泼,尤其是现在能坐下来安心读古典名著的人已经很少了。如果观众在看完选秀和讲座节目之后,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能够找到原著仔细阅读,人们就能收获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但是,当传播的观点、理念不正确时,这种广泛的传播必然带来广泛的危害。过度的商业炒作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回报,会不自觉地迎合大众心理催生庸俗文学。如果因此古典文学没有被更好地传承,反而被糟蹋了,这是《红楼梦》的损失,也是古典名著在现代社会的悲哀。

  书斋读红楼:梦在文字中传承

  小说作为一种语言文字艺术,要真正做到传承最终还应回归到对文本的研究,在书斋中去解读和探索。包括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等等。在一番评点、考证过后,研究《红楼梦》成为一门显学,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也成为红学家研究的文本时,红学研究走向了更广泛的领域。专业的解读在注重深度的同时,是否又在大众的普及方面顾此失彼了呢?专业的红学研究团体是如何关注和弘扬《红楼梦》的?在商业炒作和庸俗文化的裹挟下,《红楼梦》的艺术精髓如何保持本色才能不愧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称号?

  笔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在红学研究上有哪些成果?主办的《红楼梦》学刊是一本什么样的刊物?

  孙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创建于1979年1月,根据当时红学发展的需要,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了红楼梦研究所。近年来校订注释了《红楼梦》、《脂砚斋石头记汇校本》,完成了《红楼梦大辞典》的编纂工作。《红楼梦学刊》是一本国家级刊物,创办于1979年,现为季刊,是为《红楼梦》研究者提供的一个园地,主要发表研究《红楼梦》思想、艺术、版本、作者生平家世、脂砚斋评语、文物资料的考证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通过彼此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提高《红楼梦》研究的学术水平。

  笔者:据我所知,中国艺术研究院每年都会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培养红学研究的新人方面,你们有什么计划吗?

  孙玉明:院里每年都招收红楼梦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我们希望通过统一课程学习和自主兴趣研究相结合,培养出红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更好地解读、传承红学文化和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另外,《红楼梦》学刊先后开辟了“新人新作”、“研究生论坛”、“留学生园地”等专栏,为青年人提供了发表看法的机会。我们鼓励大家投稿,不论作者身份如何,是不是专业人士,我们都一视同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奇迹,对它的研究和文化继承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红学需要接班人,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

  笔者:除了著书立说,研究所和红学会在传播、弘扬红学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孙玉明:我们写的文章99%是学术文章,同行看得多,公众关注度较低。近年来,我们也走出书斋,经常去大学、高中举办讲座,与普通群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希望用活泼的形式引起大家的兴趣,在青少年中普及《红楼梦》。红楼梦研究所还多次在海内外开展以红楼梦为主旨的学术活动,举办红楼梦国际研讨会,在海外也设有红学会,但是由于翻译和文化背景的原因,《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不如《西游记》、《三言二拍》等名著。我们介入拍摄《红楼梦》经典故事系列电影也是一种尝试和突破。影视剧如能在海外推广将有利于名著的传播,先通过画面和故事使外国人产生兴趣,了解主题,再翻看原著就简单一些了。

  简介:孙玉明,山东省诸城市人,著名学者,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学术功底扎实,思维缜密,风趣幽默。著有《日本红学史稿》、《红学1954》等学术著作,另有小说、剧本等作品400余万字。
(责任编辑:CL)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孙玉明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