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有着800年光辉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戏曲文化逐渐开始低迷,很多剧团入不敷出,状况窘迫,有些甚至连演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而这个时候,很多戏曲从业人员无奈只好转到其他的行业,演员大量流失。
张军说:“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
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戏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每个剧种都有一个冲在前头的人。昆曲,号称百戏之祖,状况同样如此。而随着张军等一批新生代管理者的出现,昆曲,再次出现转机。
挽救昆曲迫在眉睫
最近,上海昆剧院迎来了建团30周年的演出季,先是著名作家于丹为昆曲呐喊,紧接着余秋雨等人也对昆曲表达了自身的热爱。而作为昆曲“扛鼎之作”的《牡丹亭》的创作者,白先勇也到处为昆曲大声疾呼。以至于几百年前人们就熟知的柳梦梅,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而作为当前昆曲舞台上柳梦梅的扮演者,上海昆剧院副院长张军,也自然成为了为昆曲摇旗呐喊的“鼓手”。这两天,上海昆剧院在落成不久的中国大剧院演出,得到了空前的反响,人们对昆曲的喜爱让张军的信心空前高涨。
张军很忙,除了负责团里的一些常规
事务,也承担着重新复兴昆曲的重大责任。为了赢回昆曲观众,张军最近正在筹划一本新书,书名叫《我是小生》。张军说:“我做这本书并没有其他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昆曲爱好者加入到昆曲市场中来,为重新振兴昆曲出一把力。”
张军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中国有13亿人口,但活跃在昆曲舞台上的“小生”不超过20个,其他角色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够上台的演员,这让张军非常担忧。
状况窘迫的昆曲
有人说昆曲之所以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而另一方面也与其窘迫的状况及特性有关。
不提过去的历史原因,只从新中国成立以前说起,全国范围内已经没有一个职业昆剧团。20世纪50年代,一出《十五贯》救活了昆曲这个剧种,全国随之成立了6个昆曲院团。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昆曲再次陷入低谷。就在10年前,全国大约有800人在从事昆曲工作,号称“八百壮士”。张军自己的说法是:“最早我们"昆三班"学习小生的同学当中,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还活跃在舞台上。而即便是我,当年也差点脱离开昆曲。当年的昆曲就是这个状况。我学习了20多年昆曲,直到不久前,才真正觉得作为一个昆曲行里的人,我不后悔。”
面对昆曲如此的状况,有人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此说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的初衷,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但是,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
复活昆曲的希望
张军说如今要真正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除了有政府支持外,从事昆曲的人们也应该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昆曲才真正能够有生存的空间。很显然,各国此次列入口头文化遗产的艺术,大都处境艰难,这说明全球都面临着如何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为此,文化部在今年曾召集了全国昆剧院团长及剧团所在地的领导会议,商讨发展昆曲大计,并正在制定《保护和抢救昆曲十年规划》。一些专家认为,昆曲目前当务之急是抢救现有剧目和文献资料,首先要对全国中老年艺术家的拿手剧目进行录音录像,对珍贵的昆曲文献、演出脚本、曲谱和图片进行搜集整理。
文化 部也计划10年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两个昆曲演员培训中心,为全国昆剧院团输送表演人才。昆曲剧院团长们则希望集中全国优秀师资,在中国戏曲学院等院举办昆曲演员、编剧、导演、作曲和管理人员研修班。
有了政府方面的支持,让张军对复活昆曲有了更大的信心。但张军知道,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下,让昆曲走进大众,走进现代时尚前沿,才是真正复活昆曲的希望。
当爵士遇上昆曲
张军知道,单纯依靠传统的方式吸引到昆曲的爱好者,相对来说,困难还是相当大的。于是,张军就在一次参加“周杰伦演唱会”后,突然有了一个念头:将昆曲嫁接到时尚文化之上,通过现代的时尚元素,让传统的昆曲发扬光大。7月上旬,张军将在上海的贺绿汀音乐厅举办“当爵士遇上昆曲”音乐会,而这次的合作者,是世界爵士乐的著名人士:尚·马龙。为了能够合作成功,张军让尚·马龙勾脸、穿龙袍、练身段,真正体会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
尚·马龙对此十分兴奋,他说:“其实在认识张军前,我并不知道昆曲这门中国艺术。第一次听我就觉得非常惊讶,我是弹钢琴的,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但从音乐的角度,我觉得它的旋律非常优美。”
据悉,该演出的上半场将以尚·马龙和张军各自的表演为主,到下半场的时候,尚·马龙和张军将一同登台,合作表演“男人心事”。张军表示:“我希望他的钢琴能够尽可能打扰到我,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
昆曲融入血液
张军说自己对昆曲,就是已然融入血液般的钟情。一方面,张军作为上海昆剧院“昆三班”的学生,从艺20多年,对昆曲已经不是当初刚刚入行时的感觉了。而另一方面,作为上海昆剧院的管理者和昆曲的从业者,张军有责任把昆曲发扬光大,这是一个男人所必需要做的事情。
张军至今还记得当年自己走进“昆三班”时候的一些场景。大家都说学戏苦,但张军自己心中有个比较。当年还是小孩子的张军,与杂记班的同学曾经一起训练过一段时间。就拿倒立来说,作为昆曲班的张军,可以靠着墙立5分钟,一般学生差不多3分钟的时候,就已经受不了了。但张军不一样,他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再忍耐2分钟。因为只能倒立3分钟的同学,几乎每个都挨了老师的打。当年那个时候,戏校的老师还是奉行着“戏是苦虫,不打不成”的古训,所以只要表现有任何差强人意,就免不了招致一场“毒打”。
但幼小的张军却观察到:昆曲班的要求已经很低了。马戏班的学生,在倒立时不仅不能靠墙,而且要最少倒立半个小时,一不小心,就会挨老师的藤条。这让张军觉得自己不是不能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意志力一定要坚强。
本版撰文燕以声身先士卒拯救昆曲昆 曲能 够 复兴,跟几代昆曲人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上海昆剧院“昆三班”的学生,张军对昆曲有着融入血液的亲情。在昆曲不景气的状况下,张军组织“昆三班”的同学,走进大学,与大学生讨论昆曲,并现场演唱昆曲。张军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听朋友说在剧院很喜欢那种水袖几乎甩到脸上的感觉。于是张军就把这种感觉带到了校园里。张军说:“在现场,那种水袖几乎能够甩到观众脸上的感觉,让大学生们能够融入昆曲的氛围当中,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也只有这样,昆曲才能够吸引现在的年轻观众。”张军说:“当年一出《十五贯》就拯救了整个昆曲。如今,有这么多好的剧本,《牡丹亭》就不必说了。还有更多新改良的剧本,加上有优秀的演员坐镇,我相信昆曲能够有一天真正发扬光大。比如这次在中国大剧院演出的《十五贯》,我们就由计镇华老师坐镇,相信演出效果绝对是很好的。还有这次带来的《一片桃花红》,虽然并不是一出很经典的剧目,但相信还是能赢得观众的喜爱的。”
事实上,在张军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10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上海昆剧院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已经有超过600多个成员加盟进来。
主题人物
张军,国家二级演员,专工小生,人称“昆剧王子”。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被公认为当今昆曲青年演员中的领军人物。其艺术特点是扮相俊秀中显英武,唱念清越中含磁性,身法扎实中透灵动,表演潇洒中见细腻,气质儒雅中蕴风骨。从艺10多年来,主演过《游园惊梦》、《惊变》、《埋玉》等多部大戏,是上昆青年一代演员中的佼佼者。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