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纪录片《筑梦2008》上映,摆脱“高大全”套路
用11万吨钢材打造的建筑物鸟巢;刘翔的25000次跨越;体操运动员经历万次落杠后完成空中700多度转体;婴儿长成7岁,用英语流利地说“OneWorldOneDream”……一组组画面,一个个镜头都是那么弥足珍贵。昨日,前后拍摄7年、我国首部记录北京奥运会筹办历程的大型纪实电影《筑梦2008》在全国上映。在看片会上,记者发现:该片有别于传统纪录片的模式,摆脱了"高大全"的套路,更能生动地感受到奥运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此接近。
没有“说教”味的纪录片
《筑梦2008》其实分为几个故事,其中三条线索围绕着普通人展开,关于拆迁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2001年,为建设奥运场馆而进行的拆迁行动,改变了北京居民高大妈一家的生活轨迹。他们离开久居的老屋,怀着忐忑和期盼,开始在新地方的新生活。如今,高大妈和儿媳妇都成为了奥运会志愿者,协助奥运会的社区安全保障工作,高大妈的小外孙女已经成了小学生。顾筠说,这个小孙女能用英语流利说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体操选手的冠军梦,2002年,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体操运动员,作为奥运储备军团来到北京进行训练和选拔。摄影机一直关注着她们,经过残酷的选拔淘汰,镜头里的小运动员从几十个变成10个,从10个变成3个,特别让人震撼。电影为观众呈现一个个的故事,没有说教,片中的字幕和旁白也只是必要的背景交代。
7年浓缩成90分钟
据了解,《筑梦2008》的拍摄始于2001年7月,当时北京申奥成功后不久,导演顾筠及其团队就开始了影片的摄制工作。由于顾筠并非北京奥组委指派,影片的资金除了新影厂每年30万的固定投入之外,其余的都要靠她自己去找企业赞助。在影片上映之即,顾筠感慨,这7年她没有做其他事,就只是不停地记录,“因为感动而不停记录,因为感动而不能停止记录”。最后他们拍摄出50多个小时的胶片素材,剪到现在的不足2个小时。顾筠表示,这是一部平视奥运的电影,“我们与其说拍摄的是筹备奥运会的过程,不如说拍摄的是这7年来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变化与成长。”据了解,7年时间里,近10名优秀摄影师承担了影片的拍摄,影片的剪辑工作历时1年时间。
刘翔亮相不多却精彩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最受期待刘翔的是首个银幕亮相。从全片长度来看,刘翔所占的比例并不是特别多,但却是非常华彩的段落。刘翔是在2004年开始走进影片,他的训练细节也被影片记录下来。顾筠说:“刘翔没有丝毫表演,不管训练还是比赛,展现的都是他的常态,这是一个纪录片,不是虚构的电影,特别客观和真实。在我们的镜头中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多面体的刘翔,他与教练孙海平亦师亦父的相处、与史东鹏亦对手亦朋友的关系、科学训练方法的研究等等。”记者杨帆实习生赵正旭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