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海报
本届电影节参赛片中仅有两部是中国电影,其中高群书导演的《千钧。一发》呼声最高。今天下午,高群书在该片首映后的发布会上回应了记者提出的三大质疑。
质疑一:片名跟风加标点 《色,戒》、《如果·爱》、《夜。上海》……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电影的片名迷上了加标点符号,《千钧。一发》也跟风,把一个成语活活拆散。听到这个说法,高群书坦然地回应:“加句号是有用意的。如果片名是《千钧一发》,会让观众以为这是个紧张刺激的动作片,其实我们是一部人物电影,反映的是人物的心态。
所以,在片名里加个标点。”
质疑二:刻意使用非职业演员 《千钧。一发》首映后,不少观众对两位男演员马国伟、迟强的表现赞不绝口,事实上这二人的真正职业都是警察,此次是“跨行作业”,本色演出。
近年,贾樟柯、张艺谋等电影名导都刻意启用非职业演员。业界明明有大把优秀演员,为何要用没有表演经验的老百姓?
高群书先将自己的两位主演狂夸一通,更总结出“每个人都可以是演员”的理论。“我看中的是非职业演员的个性,你看,有的演员连笑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不喜欢那样的。”
质疑三:又是一部主旋律 《千钧。一发》的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普通警察老鱼临危受命,两天内连排11枚炸弹,最后被炸成重伤,成为英雄。本色演出的马国伟演得质朴感人,男主角虽然不是“高大全”,但依然带着主旋律的影子。
但高群书不愿意给自己的电影安上这样的帽子。“我更赞同一位朋友的结论,他说,这部电影用希区柯克的手法拍出了小津安二郎的感觉。”他还透露,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叫《四大名捕》,但不要以为是武侠片,“这仍是一部反映警察生活的电影。”
(责任编辑: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