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广西交响乐《壮乡和韵》在我国表演艺术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上演,在迎接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广西交响乐团高扬“文化广西”的旗帜,以精彩的演出,向首都观众递上了一份来自祖国边陲壮乡发展文化建设的成功答卷。
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政府建设的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艺术殿堂。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有中央和各省、市的近30个交响乐团参加,是一次20余万人参与的交响乐推广活动。能进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奏交响乐是国内交响团至高无上的荣誉,被业内誉为是一次高级别的音乐艺术“国考”。
成功的基础是实力的展示,回望广西交响乐团的艺术足迹,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广西交响乐团原是前广西歌舞团里的一支管弦乐队。广西歌舞团是自治区首席文艺团体,其精彩的演出,给壮乡各族儿女带来了欢乐,也培养和奠定了管弦乐队的演奏实力。广西歌舞团的管弦乐队矢志不移,经过近20年的卧薪尝胆,已不满足于乐伴舞的演奏形式,而把管弦乐队成建制地变为交响乐团,也成为了我区几代音乐人的共同呼声。我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后发达并不能阻挡发展先进文化的步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直接关心下,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1996年广西交响乐团挂牌成立。
回首广西交响乐团的成立,乐团首席指挥张效东感触颇深:“乐团成立伊始,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才荒芜,百废待兴。自治区各届领导对广西交响乐团关怀备至,大力扶持。”是历届领导的关怀,化为了交响乐团奋发向上的动力。乐团每年坚持在音乐厅举办专场交响音乐会,一年一度的新春音乐会,并在全区各大专院校巡回演出,普及交响音乐,同时还参与政府的多项重大演出活动以及日益增多的商业性演出。乐团的活动与成长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国内外音乐界及媒体的关注,成为自治区首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乐团成立以来,先后与中国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徐新、郑小瑛、李华德、陈传熙、姜金一、殷承宗、闵惠芬、薛伟等同台演出。邀请国外的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如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学院指挥研究员亨利克·皮萨瑞克、美国密西西比州州立乐团指挥史蒂汶、美国密歇根州大学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里奥·格里戈良、德国旅华指挥家本哈德,墨西哥籍指挥家祖波尔·巴奥,哈萨克斯坦小提琴演奏家萨沙,英国著名歌唱家萨拉·布莱曼等合作演出,拓宽了音乐无国界的视野,使演奏水平日趋长进和成熟。
在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乐团成功演奏了大量中外交响乐及管弦乐作品,其中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约翰·施特劳斯、肖斯塔科维奇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作品。通过演奏大量的中外交响乐及管弦乐作品来证明实力,使广西交响乐团逐渐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由名不见经传到名声大震,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音乐演奏新星。
1999年受广东省第六届“羊城音乐花会”的邀请,乐团第一次跨出省门,在星海音乐厅演出《刘三姐交响音乐会》,产生了强烈反响。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乐团“实现了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交响乐团走出国门的突破”。2002年,应越南有关方面之邀,携“华夏之声”交响音乐会到河内市、胡志明市演出,受到了越南副总理的亲切接见,当地媒体将在音乐会上录制的演奏实况和音乐作品,反复在电视台、电台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2005年6月,乐团南渡新加坡,与新加坡本土音乐剧《鬼马家族》联袂演出,受到广泛好评,新加坡内阁资政吴作栋先生亲自到场观看演出。此前,挑剔的新加坡人只知道中国北京、上海的音乐团体有不俗的演奏实力,中国广西交响乐团的到来令他们刮目相看,在长达近半个月的演出中,被当地媒体热烈追捧。
忘我投入,积极“迎考”,《壮乡和韵》洋溢南疆风情
在“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举办且演出档期已排满的情况下,为了进国家大剧院迎接“国考”,广西歌舞剧院给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写了一封信,力陈广西交响乐团的辉煌和“迎考”的决心。这封信引起了陈平的重视,他说,在少数民族地区常年活跃着一支以高雅艺术为旗帜的艺术团体,应该对他们的加入给予大力支持。
这次国家大剧院的交响乐之春,不但包含了中国人演奏外国交响乐,更要求中国人演奏自己创作的作品。院领导班子在选择演奏曲目上,强调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特色为主。经过不断调整和补充,洋溢南疆风情的《壮乡和韵》终于在“迎考”前的20天确定。《壮乡和韵》体现了与各省级交响乐与众不同的特点,曲目编排以地域性吸引观众——幻想曲《刘三姐》、钢琴与乐队《刘三姐主题变奏曲》,让观众感受到祖国南疆的歌之美、情之美;马骨胡与乐队《壮乡春早》,展现了壮乡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芦笙与乐队《侗寨狂欢夜》则把观众带到了浓郁而迷人的侗族风情中。压轴曲目则经过反复,最后确定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第三、四乐章。《壮乡和韵》节目单传到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得到了积极的评价。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景作人,听说广西交响乐团将演奏《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作品时大吃一惊。他说,这是一部中央的音乐团体都鲜有涉足的作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演砸了收不了场是小事,而重塑名声才是更难的。
在“迎考”的日子里,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从指挥家张效东、芦笙演奏家覃国伟、乐团首席黄礼球到乐团领导和全体演职员,个个都是“拼命三郎”,为“考”出好成绩不计得失,忘我投入。临“考”出发前,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在审看演奏节目后寄语全体演职员,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精湛的演奏艺术和严明的作风纪律,迎接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为庆祝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作出文化上的积极贡献。广西歌舞剧院院长林燕飞女士对迎接“国考”自有一番认识,她说,能到国家大剧院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是乐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要珍惜这个国家最高级的演出平台,把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展现出来,把乐团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行前她对乐团立下军令状:要克服一切困难,只许成功,不准失败!
凭地域特色取胜,以世界级作品压轴,精彩演出赢得音乐大师对壮乡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度评价
5月31日演出当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的1800多个座位上座率达八成。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秘书长郭浩、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杨通八、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张艺、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团长李对升、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许知俊、中央芭蕾舞团原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被“新中国第一位乐队指挥”的卞祖善、中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景作人、中国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姜金一、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张峥、北影乐团指挥卿烈军、空政作曲家胡壁精、战友文工团指挥蒋燮彬、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黄勇等京城众多的音乐界名流相聚在这里。
以地域特色取胜,辅之以世界级作品压轴。“刘三姐”是享誉华夏大地的音乐品牌,《壮乡和韵》亮出刘三姐的旗帜,使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地域特色,熟悉的旋律给人们展示了壮乡的万种风情。在《壮乡和韵》谢幕的加奏演出中,《山歌好比春江水》抒情悠扬的旋律又响彻音乐大厅。开奏“刘三姐”,谢幕“刘三姐”,遥相呼应,展现了广西交响乐团独特的音乐魅力。如果说是“刘三姐”征服了首都的听众,那么一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第三、四乐章,就是“世界级作品压轴”……弦乐悠悠,壮乡情深。广西交响乐团不负众望,张效东在演出终场以一个优美的指挥弧型,给《壮乡和韵》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掌声响起,经久不息。景作人带头鼓掌,掌声中透露出这位乐评人对演出的满意。李对升走上舞台,对演出获得成功表示祝贺;卿烈军以“像个交响乐团,不是管弦乐团”给予高度评价。许知俊由吃惊转为震惊:能演奏如此有难度的作品,确实进步很大。蒋燮彬说,这是一场了不起的成功演出。杨通八是原广西歌舞团作曲家,他以一个老广西人的情结,寄语乐团在成功面前,要积极进取,不言放弃。国家大剧院演出部经理张琳以一个音乐人的眼光说,在这次交响乐之春的演出中,没有一个乐团将《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列入到演出的节目单里,这就是《壮乡和韵》演出获得成功的魅力。
《壮乡和韵》的演奏魅力,被国家大剧院资料室的4台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并永远定格在这个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里。
那就是费城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倪海叶.与马友友、王健相比,"倪海叶"这个名字对不少中国人来说还显得陌生,但在西方的大提琴爱好者那里...
08-06-10 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