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夫·迈高文(右一)是昨天的论坛嘉宾之一。 金昊
“不得不说,离开了这些东西,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昨天,来自尼尔森媒介研究的副总裁斯蒂夫·迈高文走上讲坛,从身上大大小小口袋中掏出了手机、MP3、iPod、PDA,“不过,不要忘记了,它们只是设备,没有内容它们什么都不是。”尽管被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包围,做客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抓住未来——电视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电视人却对电视的前景表示乐观。
传媒观众分流
美国总统大选的直播历来是电视的传统优势项目,不过今年有50%的观众被视频网站YouTube分流。不少人由此认为电视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了。的确,随着博客、电子杂志、网络视频、IPTV等“新媒体”的出现,电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电视的主流观众都超过45岁。年轻人的业余时间则花在了在线游戏、网络论坛之上。手拿iPod、PDA等便携设备,随时和三五好友在线联系的新生代,似乎与坐下来看电视的长辈格格不入。
摸准青年需求
“其实年轻观众从来没有脱离电视,只是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和设备来收看电视的内容。”《老友记》导演罗杰·克里斯滕森表示,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摸准年轻人的需求。“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追逐潮流的经历。其中的一些内容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比如有一些剧本的故事既受到青年人的青睐也得到他们父母的认同,这说明有代沟的两代人的价值观其实是能够相通的。”美国迪斯尼ABC有线电视集团副总裁凯丽·贝纳认为,很多孩子通过数字设备按照自己的时间来收看电视节目。
不过全世界孩子喜欢的动画形象,依旧是家长和孩子共同认可的。近年来以“真人秀”吸引了无数年轻观众,SMG综艺部总监田明认为:“在争取年轻观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吸引全家型的观众,才是电视媒体最终的目标。而互动参与和自我表达,则是传统电视应该向新媒体学习的地方。”
坚持文化价值
在提出“以争取全家观众的方式争取年轻观众”策略的同时,电视媒体的“文化价值”成为跑赢“新媒体”的根本。互联网到来的时候,因为发布学术作品的门槛消失,曾有人认为学术期刊将不复存在。但是以权威著称的学术刊物依旧受到追捧。“电视作为公共媒体平台,作为社会公器的价值判断和文化价值,成为电视媒体屹立于媒体之林的根本。”生活时尚频道总监鲍晓群表示,海外的媒体经验可以作为借鉴,但完全照搬未必可行,自主变革创新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