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冏推前冏,前冏倒在沙滩上”;“冏是一种感觉,冏是一种态度”;“冏人自有冏磨”……如今,从各大网站、论坛到视频,无不充斥着一个字——“冏”(音jiǒng)。这个原本只存在于甲骨文中、鲜有人问津的古字,通过“望形生意”复活,网友形象地把这个字诠释为带着八字眉的方块脸,并与它的同音字“窘”联系起来。
就连学生的作文、造句都不放过这个字。一个由无数网友共同缔造的“冏”字王国正在时尚网络语言界悄然崛起。
这个被称为“火星文”的符号,究竟是网民无聊的恶搞行为,还是网络文化传播的使者?它究竟有什么魅力引得网民趋之若鹜?它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字的亵渎还是重新解读?在“冏”字铺天盖地的同时,争议也不绝于耳。
现象:数万网民争“冏” 时下,万民奔赴“冏国”、争做“冏民”,可谓盛况空前。比如:上“冏”博客晒晒“冏”人“冏”事,玩玩游戏“冏星人大冒险”,进“冏”贴吧发发“冏”言,还有网友专门搜集制作“冏”表情大全、“冏”四格漫画,甚至“冏”FLASH短片……以“冏”为主题的生活用品也开始流行,比如,画着“冏”形的帆布袋,网友每天见面的招呼语也变成了“今天你"冏"了吗”。
“冏”字的流行缘起于某论坛一篇关于女演员胡杏儿的讨论帖,有人将她的某个表情与“冏”联系起来,于是,关于“冏”的各种搞笑形象便在网络上流传开了。百度一下,“冏”字搜索结果有100多万项,其中“冏”论坛至少有500个。4月底新建的www.jiong.ws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冏”官方论坛,有注册“冏”民近万。而日前火爆的《一日一冏》专辑在土豆、优酷、6间房、56等网站的点击率仅10天就高达1000多万。
来源:古汉字网络变形 “冏”,原本是汉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原为表现日神崇拜的漩涡火焰纹,后演化为阴阳鱼图案。据《咬文嚼字》编辑王敏介绍,“冏”本来是象形字,外面的大方块表示房子,里面的小方块表示窗户,窗户能引进光照,故“冏”字有光明之意。但作为时下流行的火星文,它与orz(似人体跪趴的姿势,象形为“五体投地”之义)一样,不仅仅是一个读音,而是用汉字或字母的象形来表达更为丰富、复杂的含义。
火星文,主要是一些几乎在字典中死去的生僻字、异体字,被网友挖掘出新的含义后重新复活,成为一种时尚的网络语言,被网友广泛使用。在网络上,“冏”字可以代表悲伤、无奈、尴尬等情绪,如果把“冏”字视为一张人脸,那么内小八就是下垂的眉眼,小方块就是张口结舌的嘴,基本上就是“窘”的表情,而这个字发音又和“窘”字一样。
王敏表示:“这种文字的修饰其实古已有之,古代的书法为了美观,就会把字体作适当变形。比如:"长河高风"的字帖可以把"长"字拉长,而把"高"字拉高。"冏"字就是时下年轻人为了时尚而作的网络变形,原理是相通的。这种现象表达了年轻人求新求异的交际需求。”
争议:是亵渎文化还是寓教于乐 有网友提出,随便解读文字只是无聊的恶搞,这种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和侵蚀,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害无益。
对此,王敏表示:“对于"冏"字的泛滥,无须大惊小怪,更不必强行纠正。它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智慧的成分。一个新兴语言符号的诞生,总要经历从排斥、接受到使用、废弃的过程。只要是合理的,总会流传下去;如果是不合理的,就会逐渐被淡忘。就像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东东"一样,现在新鲜感过去了,大家还是觉得"东西"表达得更清楚。语言自有其优胜劣汰的规则。”
专家表示,“冏”字意义的翻新对于希望学习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有寓教于乐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播的效果。而王敏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将此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不过是语言变化过程中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新的使用方法,而且这种所谓的火星文只适合于网络,不适合大范围的应用。”
(责任编辑: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