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戏曲

北京日报:京城曲艺票房“门里红火门外冷清”

4月26日,天桥曲艺茶社纪念百场演出专场表演。赵兴力摄
4月26日,天桥曲艺茶社纪念百场演出专场表演。赵兴力摄

  宣南书馆、天桥曲艺茶社、西城曲艺沙龙、崇文快板沙龙、古韵新生票房、湖广会馆曲艺票房、北京曲艺票友联谊会……从上周四到昨天,京城近10个曲艺(不包括相声)票房又经历了每周一次的热闹。人最多的,聚了200多人;最少的,也有十余位观众。北京曲协秘书长贾德丰叹道:“近30年来,北京的曲艺票房还没这么多过。”

  低价免费吸引观众

  周六下午,位于宣武区文化馆的宣南书馆里,年轻人捧场特有的声音此起彼伏。

能容纳260人的场子,只剩下几个空位。花上30元,再点壶茶,磕点儿瓜子,听着连丽如带着弟子们说三段儿充满历史文化知识的长书,那感觉,特舒坦。

  而在天桥曲艺茶社和西城曲艺沙龙,马小祥等职业演员、胡全琛等出身世家的曲艺爱好者,以及赵宁等后学者免费表演的北京琴书、岔曲、十不闲·莲花落和各类鼓曲,每周都吸引数百位老年观众。75岁的杨立森每周到天桥曲艺茶社来都带着相机给演员照相,“能守着这门艺术,他们不容易”。

  大部分曲艺票房都有些超级粉丝,他们都追着票房跑。上世纪90年代,西城曲艺沙龙在西单的时候,78岁的李汝淇就去西单听,去年票房搬到西直门内大街了,他又跟过来。有他喜欢的演员去湖广会馆登台,他也跑去捧场。退休后的高宗元则从天桥到西城到北票联,几乎成了他一周之内的必修课。“只要有‘过排’(演出排练),我是风雨无阻。”票友们还自制刊物《八角鼓讯》,记录各曲艺票房活动近况、大家的观后感,并刊载作品唱词等,乐在其中。

  政府支持作后盾

  票房得有人听有人说,还需要场地。宣南书馆与宣武区文化馆有免费使用场地的3年合约;西城曲艺沙龙的场地由西城区文化馆免费提供;崇文快板沙龙的场地由崇文区文化馆免费提供;古韵新生票房的场地由东花市街道文化站免费提供;天桥曲艺茶社的场地由天桥街道办事处免费提供。这些地方,大的能容两三百人,小的也可装几十人,虽没有遍摆八仙桌的气派,却依然让票友和演员感到温暖。

  “有政府相关部门长期支持我们,演员心里才有定心丸儿。”连丽如说,1985年以来她和企业、个人合作办过几个书场。生存倒是问题不大,但考虑到“老板”的生意,总是无法给徒弟们足够的锻炼机会。

  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光是满足了票友的自娱自乐,更让专业人士欣慰的是,岔曲和北京琴书是分别由西城区和宣武区申报的非遗项目,西城曲艺沙龙和天桥曲艺茶社恰恰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票房不是万能药

  “除了相声、评书等比较直观易懂的门类外,大部分曲艺票房的观众还是偏老年化。”北京曲协秘书长贾德丰说,由于缺乏年轻观众,票房大多门里红火,门外冷清,形不成气候。也有年轻观众听人介绍来票房玩儿,但几次之后就不再来了。“唱的都是几百年前的事,和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年轻人不喜欢。”一位曾带着女儿到票房的老太太说。

  曲艺年轻观众的培养是无法光靠票房完成的。票友李汝淇感叹:“现在电视、广播都不播放了,年轻人哪儿能听得到啊。”贾德丰认为,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也会对年轻人产生一定影响。

  而新作品的创作也不是单靠票房就能产生的。“曲艺复兴一靠政府支持,二靠从业者自身的努力。”连丽如说,很多以前作品中的包袱,因为生活变化了,现在听起来不仅不可乐,甚至听不懂。仔细观察当前生活,活学活用才能产生新作品。(记者 李 洋)

  

  

(责任编辑:炊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沙龙 | 宣南书 | 古韵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