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热播座谈会侧记
1月31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文联主办的《闯关东》热播座谈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全省文化艺术界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闯关东》热播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德发将《闯关东》比作是一支荡气回肠的齐鲁儿女的英雄悲歌。他说,朱开山不管他有多大的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不管他创造了多少奇迹,始终不改平民化角色,既可敬可畏更可亲可爱。
研究现代文学的牛运清先生饶有兴趣地把《红旗谱》中的朱老忠跟朱开山比较,朱老忠是河北人闯关东,人物形象塑造上不如朱开山丰满,朱开山从刚开始的求一息之存到求一家之温饱再到关注国家之兴亡,这个人物性格的逐渐升华非常符合逻辑,而且最终使得这位“农民英雄”与传统农民英雄有着不同的特点——他突破了家族和阶级的局限,成为一名民族的英雄。
“朱传武死得太早了!拍续集能不能让他复活?”山东大学教授、省作协副主席马瑞芳单刀直入,“传武是个抗日英雄,是个血性男儿,我很喜欢他。当然,我更喜欢"文他娘",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又有鲜明的以柔克刚的特点,把一个山东女人博大、细如发丝而又坚韧的母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鲜儿这一角色,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袁忠岳先生则格外钟情,认为她更符合“闯关东”的“闯”字,她的人生轨迹是整部电视剧的一条线,穿起了林场、戏班子、水场子、窑子、土匪的生活场景,情长而不气短,是电视剧的一招妙棋。
浓郁的生活气息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谭好哲认为,编导特别善于生活场景和故事细节的处理,使该剧在传奇与写实的结合中既始终笼罩着一种浪漫的氛围与情愫,又具有很强的生活质感,从而使得剧中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既有了超越凡俗的英雄基调,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闯关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当下文化呈现多元态势、主流文化声音较弱的情势下,生成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为我们认知当下坚持主流文化体系下的艺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山东艺术学院艺文学院院长田川流说。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教授吕双燕特别关注《闯关东》的创意与构思,认为这是该剧成功最基础最根本的保证。“全剧精心设计的一个个具有传奇性的精彩情节和独特新奇的细节都强化了该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演员们的表演都各有突破和新意,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编导人员能够深入了解生活,把艺术创造根植于深厚的生活体验中。”评论家吕家乡说。
期待新的精品 《闯关东》获得的成功有目共睹,随着各个地方台的热播,该剧所引起的反响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些对于文艺创作者来说都已经成为过去。
“《闯关东》充分显示着文化大国、文化大省的底蕴,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山东教育学院教授吴冰沁说,“正如朱家命运一样,电视剧也面临生存的问题,而本土电视剧生存的唯一依据就是文化,山东文化不能放弃在当代的自我塑造。”
山东师范大学电影学教研室主任李掖平也指出,近年来热播的影视剧在文化价值观念方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与主流文化在深层次上越来越契合。
跟《闯关东》编剧高满堂是朋友的著名作家刘玉堂说:“高满堂很会编故事,但是在情节编排上巧合巧遇太多了,影响了真实性,这在续集中应该有所克服,让作品更加完美。”他还认为,今天的山东和东北在文化上已呈现出迥异的迹象,多拍这样的电视剧是对那段重要历史的抢救。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王凤胜希望借《闯关东》热播的契机,把山东的精品生产搞上去,创造出老百姓欢迎、专家认可、市场回报率高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