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片是个不错的开始。应该说,是个很好的开始。
作家电影的出现,使得中国电影多了一种选择类型。与传统的大片不同,它是由作家决定整个电影的走向,台词更加文学化,故事更戏剧化,摄影更片段化,剪辑更跳跃化。
台词更文学化:
这里的文学,是指通俗文学,通俗小说。而不是生涩的文学。作家对剧中人物的个性和由个性出发而产生的语言有着更具火候的拿捏,这是普通导演说不能比拟的。有的导演也有很好的语言功底,比如曾经做过编剧的王家卫,台词甚至一度在影像之前被观众所铭记,以及回味。但是,与其不同的是,王的台词的文学性是基于其作为单一的影视元素而存在的,很多时候,作为独立的单句,他很容易被人们所记忆,传颂,但实际上有很多句子未必对推动剧情有实际作用,并且你能说得台词,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同样可以说,不关乎人物的性格类型。所以王的台词是装饰性的,一如他华丽的影像。
刘(刘震云)则不一样,作家电影的文学性不仅仅在于影像基于作家的剧本而构建,更突出的一点是作家电影的台词能够更贴近于人物的性格、环境以及情绪,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工具。他没有半句的节外生枝、来路不明的呻吟。
故事更戏剧化:
几个人物之间不可思议的纠错交结,这并不难,难的是使世界变得很小而不牵强,刘讲故事的功底可见一斑。作家电影或者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明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关系的开始,发展和结束;或者没有结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观众为什么说故事撒开了却没有收回来,因为人物已然死的死,抓的抓,观众满以为可以收尾,如同《功夫》以周星驰开店创业为结束的地方,却再次冒出人物的交结,这使人很不爽。根据心理学的近因效应,这部电影像一次急急忙忙没做完的爱,下床之前还往女方胸口摸了一下,让人摸不着头脑,草草结束,让人忘记前面的爽。这样的所谓的开放式的结尾让人很提不起神来。希望刘作家以后不要这样做了,不要再加类似《阿飞》的预告片。否则就戏剧过了。跃进开店创业了,民工自己当老板了,事情就完了,这样大家心里就可以安心得睡着了。
摄影和剪辑:
摄影跟剪辑应该一起来讲的。
空旷的城市的被高楼分割得四分五裂的苍穹,偶有白鸽子飞过。歇斯底里的嘶吼,在被空间消化之后,显得那么空洞无力。有时候在自己看来很重要的事情,在他人看来却是根本不当一回事。民工的声音只能渗入那些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民工的命运也仿佛那些不稳定的镜头,没有三脚架的支撑,摇摇晃晃。
跳跃的剪辑当然需要不安定的摄影,一段,一段的情节的碎片,没有任何的渲染,很真实的呈现在你的面前,你不由得不信,然而故事就这样发生的,在这几个人身上发生了,作家并没有急于交代这些人物相互间的关系,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情节展开了,人物关系也就明朗起来了。
本片的剪辑传承了作家电影的跳跃,写实,虽然有些地方的剪辑显得草率,比如影片接近尾声时人物的结局,显得一笔带过,没有新意。但是基本符合做家电影的风格。在将来的作家电影里希望看到更多形式更多手法的摄影和剪辑。作家电影的感染力将更上一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