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之路
文/苏七
| |
江苏广电大楼 |
相较于江苏省的GDP总量,江苏广电总台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有极大提升空间。达到一流省级台的水平其实是江苏台的回归——回归到她应该达到的水平>>更多内容请点击
南京市北京东路一座逼仄老旧的办公楼旁,一幢高大的新楼已经封顶,前者是江苏省广电总台的现办公搂,后者为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以上、数字化的“江苏广电城”。新楼明年交付使用后,旧办公楼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媒体广场。这颇有点象征意义——经过几年的爬坡后,江苏广电正在“醒来”,以一种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姿态加入到全国电视的竞争大潮中来。
大步快跑
截至今年8月份,江苏广电总台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了14.56亿元,按照这种发展态势,江苏广电总台今年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2亿元似乎问题不大。单看这一数据还说明不了问题。纵向比较江苏广电从2003年以来的收入增长,你才能发现这个曾经的“小台”在这几年是如何“大步流星”——从2003年约6亿元的总收入到22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5%。
| |
江苏台王牌选秀节目《绝对唱响》 |
这些数据当然离不开具体的节目支撑,这其中2006年《绝对唱响》的推出、2007年《人间》全国性影响力的确立,恰似江苏广电在沉寂多年后发出的两声呐喊。
众所周知,今年下半年,国家广电总局加大了对选秀类节目的监管。一系列政策出台后,选秀类节目正面临着节目形态、市场两方面巨大的调整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选秀节目能为卫视拓展全国市场、建立全国影响力带来多少可用筹码,已可以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说起2006年江苏台启动大型选秀节目,周莉喜欢用“麻袋绣花”的比喻:“早在2005年9月份我就提出做真人秀。我认为当时江苏总台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有了支撑我们爆发的一定功底。2003、2004年匆忙上马这种全国性的大型节目,叫麻布袋上绣花,好看,但麻布袋卖不出去,到了2006年,我们已经有锦了,这个时候做大型节目就是锦上绣花,时机正合适。”
2007年《绝对唱响》全国35城市单场最高收视率约为2.6,各档节目都进入周排行榜前十位,冲刺阶段荣登排行榜榜首。这一成绩超过了今年国内同类的几档老牌节目;今年的《绝对唱响》从筹备、海选到上星播出的时间不到3个月。
如果说《绝对唱响》是江苏广电搭上了当时选秀潮的东风,那么他们的另一档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节目《人间》则是血统纯正的“江苏造”。《人间》秉承了江苏卫视“情感天下”的定位。《人间》于今年3月5日推出,开播第一周就拿到了全国卫视同时段收视率的第一。
这几档节目的成功不仅锻炼了江苏总台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让江苏台获得了在全国树立大旗的信心。周莉说,这些节目带来的深层效应就是举一反三:“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的感觉非常宝贵。你成功了,你就有了再次成功的经验。我们的电视剧、电影也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推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局部突破,然后扩大战果。”
在周莉的大计划里,未来几年,江苏台要通过这种大步快跑的方式,保持高速发展,“让江苏台回到和江苏经济总量相匹配的位置上”。
超越之策
目前江苏广电的总收入中广告占73.27%,在广告经营这一核心业务之外,内容产业、电视购物、新媒体等其他产业的收入总量增速很快。
在谈到收入结构的合理性时,周莉判断,目前国内的省级台都面临着一个重大话题:此前一直是靠垄断资源来做,但垄断资源是有限的,垄断资源的开发也是有限的。目前省级台占据这些垄断资源做优可以,但做大做强很难,更不要说走向世界。但同时市场总空间在变大,非广告性营收大有可为。
在江苏广电的产业发展规划里,有三个明确的分层:一是频道频率的广告经营,这仍是核心;第二个产业是内容产业和延伸产业;第三是种子业务和其他业务。目前,江苏广电单在市场活动这方面的收入每年就能达到1亿多元。
在江苏台的规划中,经营频道频率的上策就是尽量扩大覆盖面提高边际效益。但目前国内的广电体制有着非常鲜明的层级和行政区划,这也就意味着单个台的边际效益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江苏台采取了激活“沉没成本”的策略。
周莉如是解释这种策略:一定要利用江苏经济发达、文化发达的相对优势,把频道没有燃烧出来的那部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别的地区地方文化不太发达,或者经济不发达,消费水平也不高,江苏则不同,比如除了广告还可以做演艺市场,其他市场上的主体要么没有我们这种地缘优势,要么没有频道,我们这些都有。比如400万元做一场大型活动,我们的优势在于能上频道播出,我们的演艺人员、主持人、摄像等都是“存量”,是“沉没成本”,我们要做的只是激活它,让它再产生产业效应。
除了拓展收入来源外,周莉认为这种策略的最大好处是能锻炼团队,让频道深度感受市场,从“任务成本中心”向“模拟利润中心”转型。让节目编辑部向“频道运营部”转型。这种转型能有效规避过度的市场竞争内化——外部市场竞争越激烈,内部就更要注意规划,否则外部的这种竞争极有可能转向内部,形成内耗。
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策略的同时,江苏把超越的“主驱动力”还是指向了改制。改制的核心是从垄断性生产向市场性生产转变。在这一点上,周莉并不冒进:“现阶段的目标是通过机制改革更好的挖掘垄断资源的潜力。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止机制倒退,管理弱化,机制和管理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适时调整。例如我台广播在06年底,对频率负责制进行了调整,整合12套节目,按内容分类构建了二级事业部,向集约化运营模式转变,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这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动态适应。下一阶段,调整的目的是向市场资源要效益。” 目前江苏已经明确了现阶段的战略思路:一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和导向环境下继续挖掘垄断资源的潜力,提高其效益,同时向市场深度进军,而不是“只在浅水池里划划”。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产业链无疑将面临重新布局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新技术的挑战,从上游的内容产业比如高清,到播出平台,到传输网,都面临着适应、把握新技术的全方位挑战。同时,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新诱惑也是全方位的。
在规划新的产业链条时,江苏总台明确了一条,以内容和平台为主,不涉及离广电主业较远的业务,比如这两年大热的房地产以及广电产业上游的设备制造等。说到这一话题时,周莉举了一个酒业公司的例子。一家制酒公司曾找到江苏总台,洽谈联合成立销售公司,“不能做,一个媒体简单的去做一个非广电的品牌是不合适的,如果做了还怎么讲媒体公信力?”
深知赶超之路是一条充满考验之途的周莉提出了一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阶段性的成长不能替代未来,今天做的东西,不能明天简单重复,一定要做到螺旋式发展。“一个总台的螺旋式发展,一定会要求台长也要有螺旋式发展,这倒不是说台长个人职位的螺旋式发展,而是说他自身的观念、能力必须螺旋式发展,既要传承好的东西,还要有能力接受新鲜的东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