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讽刺的语风、夸张的表现手法,聚焦社会问题、娱乐元素和热点人物,《Women说相声》、《疯狂的石头》和《包法利夫人们》这三部风格相似的舞台作品,近期相继在沪上亮相,却让人品出了很不一样的味道。借着《包法利夫人们》热演的契机,记者昨日专访了林奕华,虽是初涉舞台剧创作,他却不改其一贯犀利姿态,要将“愤怒”进行到底。
“综艺节目”旗帜鲜明
和赖声川的《Women说相声》相同的是,林奕华的《包法利夫人们》也运用了台湾综艺秀的方式,只是前者仅用一个综艺节目作为全剧的背景,而《包法利夫人》则综合了台湾当红的十多个综艺节目,以邀请嘉宾的方式,让“琼瑶”、“许纯美”、“林志玲”等明星相继登场。林奕华坦言:“虽然台湾综艺节目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它此前的辉煌并不妨碍它成为台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法利夫人们》的班底很多都是台湾艺校的学生,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模仿这些节目驾轻就熟。”“骂人是要讲技巧的”《包法利夫人们》延续了林奕华“愤怒”的风格,这“怒”不是剑拔弩张,而是喻意鲜明的讽刺。林奕华认为惯用的“调侃”手法太过犬儒,而他要的是“不骂不痛快”。所以,在《包法利夫人们》中,“琼瑶”认为“爱情”就是“受虐”,就像《还珠格格》里紫薇遭受针刑,痛彻心扉却也刻骨铭心;而“林志玲”的完美女人秘诀是:每天洗3次头发、一星期做18次脸部清洁、20次脸部保湿……“穿插文本不为虚伪”和拿八卦事件和人物开涮的《疯狂的石头》相比,在大师福楼拜的文本基础上“搔首弄姿”的“包法利夫人们”更发人深省。不少观众认为,如果演员不在剧中诵读原著,剧情也依旧完整,但林奕华却坚持“诵读原著文本并不是为了故弄玄虚”:“我加入这些并不是为了让这部戏看起来有文化,而是它对于全剧起到了精神支撑的作用。这毕竟是一个半世纪前的作品,加入了文本才能让人看清‘物欲向往’这一主题的永恒性。”“我的戏不是消费品”《包法利夫人们》全长三个多小时,这让看惯短小精悍的白领话剧的上海观众有些不习惯,对于部分观众“让该剧‘瘦身’的提议”,林奕华不予理睬:“如今的戏剧作品通常是具有消费作用的,观众进剧场是为图个乐或者放松一下,这无可厚非,但我的戏显然不是消费品,不仅仅为逗乐。”
林奕华非常理解“看戏是变相地逃避现实”,“但我就是要变着法地将一些不堪的现实现象搬上舞台,当然会用一些戏剧化的处理,不至于血淋淋,但我的初衷不会改变。”林奕华坦言《包法利夫人们》只是开始,之后他也会坚持以这种犀利的姿态继续下去。
据悉,林奕华已在筹划他的第二部舞台作品《寒夜》,这也是他最希望搬上舞台的巴金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