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影坛动态 > 《综艺》年度颁奖礼 > 新闻动态

侠之大者:韩三平——解析中影集团解析韩三平

  《投名状》、《长江7号》、《赤壁》、《梅兰芳》、《见龙卸甲》等重量级大制作将陆续登上大银幕,这些“中影出品”标志着中影这两年在制片环节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龙头产业制片之外,中影在2007年还明确了制作、营销宣传、影院投资、发行放映和电影后产品开发其余五大环节的发展方向。

  作为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是带领中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推手和中国电影浮沉30载的韩三平最希望的是能做事,做大事。民族电影工业的复兴、对行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是为大事。

  最充满激情的两年

  从1975年的一个普通照明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再到中国电影集团的董事长,韩三平和中国电影一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对电影事业一直保持着深层次、高规格的参与。最近两年,不仅是中影抓住机会突飞猛进的两年,也是韩三平最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两年。

  评价一个人对他所在行业的影响力有多大,从他日常的工作状态可以得到最直观的答案。

  11月中旬的一天,在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接受采访的2个多小时中,不停有来自《投名状》制片公司、《赤壁》剧组甚至导演周星驰的重要电话进来。采访结束后,韩三平匆匆奔向他办公室旁的小会客室,在那里,好几个导演、制片人、子公司总经理已经等候多时……过去的两年里,韩三平的每一天几乎都这样度过。“因为中国电影产业整体在大发展,而且是在前所未有的激情和热情的激励下,这期间我的智慧也发挥得最好,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中影抓住机会突飞猛进的两年。”

  两年跨越式发展

  2007年贺岁档,中国电影集团将拉开一袭华丽大幕:《投名状》的上映只是序曲,从明年1月开始,《长江7号》、《赤壁》、《梅兰芳》、《见龙卸甲》等重量级大制作将贯穿全年,所有这些影片都有“中影出品”的烙印。从2006年到2007年,中影集团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在制片环节的跨越式发展,作为集团董事长和中国最具实力的制片人,韩三平是带领中影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推手。

  做大项目、好项目,最直观的结果是中影品牌的树立。此前,大多数国有电影企业的品牌意识很薄弱,但韩三平较早就意识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品牌的重要性——建立品牌是撬动更大市场价值的基点。2005年底,韩三平提出了打造“中影制造”的品牌战略,该战略施行两年来,中影不仅在境内外合作伙伴中树立了品牌效应,而且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追逐和青睐。韩三平下一步的计划是将中影集团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中影正在实施和酝酿的诸多变革中,制片环节的变化仅仅是一个起点。韩三平的构想是以制片为龙头,带动制作、营销、影院投资、发行放映以及电影后产品等5大环节,构建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全产业经营模式,最终“让中国电影集团引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做事,做大事

  近几年,由于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开放,加上市场主体趋于多元化,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仅内地电影票房市场的容量,就已连续3年保持了超过20%的增长。在新一轮发展带来的新机会中,民营影视公司因为规模小、包袱轻、机制灵活很快占据主动,相比之下,大型国有电影集团的动作显得有些缓慢。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集团的领导,韩三平承认自己在竞争初始有些保守,另一方面,摊子大、资金少、包袱重、体制落后都是中影集团谋求更大发展的掣肘。

  在国有企业面临市场化转型的关口,体制问题既是寻求变革的最大动力,也是姑息惰性的最好借口。但韩三平从未想过选择后者。熟悉韩三平的人给他这样的评价:“和一般国有企业领导热衷于走仕途不同,韩三平最希望的是能做事,做大事。”2007年,中影集团做了不少大事:高姿态寻求与美国制片公司、著名导演、制片人、演员的合作,构建了五个不同层级的制片体系;启动“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制片、影院投资、营销推广等全资子公司;加强技术层面的合资、合作,稳步推进中影电影数字基地工程的建设;利用“北京放映”平台为国产影片开拓海外销售市场,扩大与海内外著名导演、制片公司、制片人的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准备在国内A股上市等。

  能够保持锐意进取的心态,韩三平认为这源于自己对两件事情的热爱:“一个是电影,一个是国有企业。”搞艺术创作出身的韩三平,对电影这个有双重属性的文化产品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和国有电影公司共同走过翻天覆地的30年,韩三平始终坚信国有企业在中国电影市场不仅能有所作为,而且应该借助自身优势迅速成长为整个行业的领导者。

  作为中国电影行业中最大的国有集团,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层面等给予了中影很多支持。韩三平从不讳言目前中影在资源上的优势,但他认为满足于这些所谓的“优势”是危险的。因为政策赋予的行政优势迟早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不复存在,只有从制片、制作、营销、发行、放映、后产品这六大环节夯实企业基础,同时做好人才激励的制度保证,才能在市场环境下保持领先。实际上,随着各全资子公司的建立,中影全产业经营的雏形已经浮现,如果明年能够成功上市获得资本的支持,韩三平布局整个产业链的构想将显示出更大的能量。

  “幸运”来自坚持

  韩三平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终于走出低谷,开始了大发展。正因为经历过低谷时期的困窘和茫然及磨练和捶打,韩三平比别的企业领导者更珍惜现在的机会。

  1994年,韩三平从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半年后升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面对这个全国最大的制片厂,这个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厂长闯劲十足,眼里根本没有“困难”两字。“说到挑战可能是从三楼突然到了八楼,你需要适应这个高度的变化。以前我管的是‘地方队’,现在变成‘国家队’了,但基本规律是一样的。”

  不过,从1995年到2000年是北影也是中国电影最困难的几年。让韩三平记忆犹新的是1900多人的大厂,有一次发完工资后账上只剩下20多万元,而给职工报销一次医药费就得100万元。“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国有企业领导可能都有这种经历,一方面很痛苦,但另一方面这种风吹雨打会让你更坚定和皮实。” 韩三平的这种坚定完全来自他对中国电影的信心,“这么大的市场,这么丰富的题材,不管多困难我都坚信中国电影一定有希望。”

  在最黯淡的日子里北影不得不依靠政府的支持,“政府能给你发工资,能给你报销医药费,但不可能给你投资拍电影。”作为一个制片厂的领导,作为一个制片人,没钱拍电影的现实最让韩三平痛苦。

  即使这样,韩三平从没有放弃拍片,哪怕是以一种格外悲壮的姿态。

  十年前的一个夜晚,为了向一位歌厅老板融资100万元拍电影,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韩三平和导演一直等到夜里两点。导演眼圈红了,对韩三平说:“厂长走吧,电影我们不拍了!”韩三平却说,“没关系,我帮你顶住。”

  作为最早在社会上广泛融资的国有制片厂厂长之一,韩三平最高的记录是用270万元的自有资金拍摄了30部影片。为了吸引社会资金,韩三平亲自带着创作人才东征西讨:和46个导演、编剧到横店谈项目;带着20多个导演去成都……身为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却要在社会上一点点融资,但韩三平的心态并没有失衡,他甚至开玩笑说,“我们都是劳动者,我们获得的可能是整个世界,但失去的只是锁链。”

  韩三平的坚持不仅使得中影能一直拍片,拍好片,更重要的是当整体市场环境开始转好时,中影能够迅速抓住机会实现飞跃。相比之下,时至今日其他一些国有电影制片厂甚至已经失去了制作能力。

  丰年忧收

  身处中国电影产业大发展的大环境下,采访中韩三平屡屡提及的是“紧迫感”。

  “紧迫感来自三个层面。首先,中国的文化产业改革面临着最好的机会,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中影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成为一流的电影传媒集团;其次,我个人的年龄也给了我非常强烈的紧迫感,不过我还是很庆幸等到了这次机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电影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韩三平并不是在作“盛世危言”。近年来,许多国家逐渐开放电影市场的过程几乎也是其本土电影逐渐消亡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族电影工业,如果没有从创意到影院终端的绝对实力,中国电影将无法与强大的好莱坞电影工业抗衡,韩三平的紧迫感更多来自对民族电影工业的忧心。如果说“企业”两个字让韩三平不断致力于中影的体制改革,推动其市场化进程,那么“国有”这个定语更是让他清晰意识到自己对这个行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实际上,建立中影数字基地、启动“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等,这些措施在韩三平的考虑中不仅有基于市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为整个行业奠定基础”。

  从个人、企业到整个行业,韩三平的紧迫感将使中影在未来的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保有突破的可能性。2008年,中影集团计划在国内A股上市,但对韩三平来说,上市意味的远远不是企业的功成名就,恰恰相反,那仅仅是一个开始。

  韩三平与中国电影的30年

  30年前 韩三平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照明、文学编辑、场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导演、副厂长。

  13年前 韩三平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以出品人身份组织、创作生产了100多部影片,提出贺岁档概念,支持冯小刚拍摄中国首部贺岁电影《不见不散》,获得成功

  8年半前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韩三平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主抓集团制片环节,其间中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4年前 韩三平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不断推进股份制改造,广开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年前 积极参与大规模影片投资,提出树立“中影集团”品牌,主抓一大批重点制片项目:《无极》、《梅兰芳》、《南京、南京》、《赤壁》、《投名状》、《长江七号》等;同时,《张思德》、《云水谣》等影片获得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今年 韩三平出任集团董事长,进一步强化中影集团在制片环节的控制力,《投名状》、《长江七号》即将上映,《赤壁》、《梅兰芳》、《南京、南京》等大制作稳步推进,同时加强与好莱坞制片公司合作,计划主导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商业大制作;继续深化集团机制改革,贯彻全产业经营理念,加强对产业链各环节控制力,成立制片、影院投资等独资子公司,推进中影数字基地建设;加强产业人才培养,与寰亚、MySpace中国等合作“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争取明年在国内A股上市。

(责任编辑:Alina)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韩三平 | 梅兰芳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