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上海的文明戏(即话剧)有“三刺”,曰:《张汶祥刺马》,《徐锡麟刺恩铭》,《安重根刺伊藤博文》。“刺马”最早,也最受欢迎。当然,文明戏之前,亦早有京戏“刺马”演出,后来又拍成电影,导致“刺马”题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风行一时。
至七十年代,正值邵氏与嘉禾竞争激烈时期。由于《马永贞》票房大卖、反响热烈,香港电影人开始继续挖掘当年上海流行的其他题材,并不约而同选定了“刺马”。于是,邵氏的鲍学礼拍了部《万箭穿心》,嘉禾的罗维搞了部《五雷轰顶》。光听片名,就知道在说“马新眙背信弃义的下场”,但这两出戏既没有马新眙,也没有张汶祥,而是放弃清代背景和角色名姓,只取故事框架及人物关系,改成了古装武侠片。
放着真实轰动的“刺马”不拍,居然费力不讨好地做移植改编,的确很难成功。不过,他们这样做也有苦衷,因为当时东南亚是港片的主要市场,香港电影业内一直认为南洋观众不喜欢看到辫子,是以很少拍清装戏,即便拍也只在男演员头上包一块黑布,看上去十分滑稽。好在还有张彻,他决定还原这段真人奇案,还原清代背景,但为美观起见,男性形象只拖辫子不剃头。后来张彻拍《少林五祖》等清装片同样照此办理,颇为人所诟病。其实张彻此举在当时只是一种妥协,孰料后来竟被港台剧所沿用,留辫留鬓不剃顶的古怪发型居然风行一时。
与之前《刺马》的各版文艺作品相比,张彻版的最大特色是没有将马新眙当做传统的反派来拍,而是突出刻画他身陷名利情欲的心理转变,并重点描述马新眙与义弟妻子的不伦情缘。另外,影片故事由张汶祥刺马受审时逐段倒叙出来,在当时也算新颖。值得一提的是,狄龙饰演的马新眙相当出色,令观众又爱又恨,并为他赢得首个表演奖项。
张彻生前曾言,自己导片93部,但要真列出比较像样的名片,恐怕超不过10部。《刺马》肯定列入。事实上,《刺马》不仅是张彻电影中水准最高的作品之一,它对“义”和“欲”的深刻展现,更对香港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刺马”这个题材,张彻一直钟爱,以至晚年又重拍一遍电视版。戏中人物“马新眙”改由当年电影版的“张汶祥”姜大卫饰演,张彻亲戚邵传勇则饰演“张汶祥”。剧集较之电影,在剧情上更加丰富离奇,居然很“无间道”。马新眙早年投身太平军,被派与结义兄弟关云宝、张汶祥打入清廷卧底。后来马见太平军大势已去,自己又平步青云,决定弃暗投清。此时,不愿背叛太平军的两个结义兄弟便成为心头大患,加之“马新眙”迷恋关云宝的娇妻小兰,于是心生歹意,设计将关杀害,正好一箭双雕。电视版《刺马》结局更见奇情,马新眙为小兰所杀,却似乎甘愿为她所杀,痴情至斯,自然又是让人爱恨交加。
1998年,王晶监制的《满清十大酷刑之赤裸凌迟》再次瞄准“刺马”题材。影片虽为三级香艳版,剧情却是将张彻的电影和电视两版糅在一起,倒也颇为有趣。比如《赤裸凌迟》亦用逐段倒叙手法,马新贻(郑浩南饰)与义弟妹(甄楚倩饰)水中订情酿起日后杀机一段,看过狄龙、井莉版本的影迷当可从中窥出渊源来。至于马新贻最终被所恋弟妹毒死的情节,则似是抄自张彻之电视版。
另,
1,香港亚视台曾拍剧集《四大奇案》,共20集,分4个单元。其中“张汶祥刺马”拍了四集。
2,内地导演陈家林也拍过电视剧《刺马》,剧情与民间流行版本大同小异。
3,张彻弟子午马执导的警匪片《西环故事》,其实是《刺马》的现代翻拍版。
4,张彻另一弟子吴宇森导演的《喋血街头》,故事人物亦受《刺马》影响极大。
|